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商人。
義烏小商品市場能發展起來,這跟之江省內各地市的塊狀經濟有很大關系。
之江省是以輕工起家的,
最有名的比如樂清的電器、永康的小五金、嵊州的領帶、諸暨的襪業、上虞的傘業、溫州的皮革、玉環的眼鏡、寧波的服裝、紹興的紡織、義烏飾品等等。
這些以縣為單位的塊狀經濟,想要將自己的貨物賣出去,散著賣肯定不行。
就需要有一個集中的市場,將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客商聚集起來。
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特定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這不僅僅是義烏人自己努力,更是有許許多多之江人在共同努力。
就像溫州從事小商品經營的個體戶,后來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了義烏,這批人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可現在越州的“四季小百貨公司”異軍突起了。
四季公司捧上了沃爾瑪這條大腿,訂單只能用海量來形容,光是靠自己名下那20多家工廠根本來不及生產。
這需要大量對外采購小商品,或者貼牌生產,使用沃爾瑪的商標。
不要小看這個對外采購,比如一個“羽毛球”,沃爾瑪下來的訂單,一口氣就有100萬個。四季公司只能自己生產30萬個,剩下就要對外采購。
這70萬只羽毛球的訂單,足夠養活好幾家工廠了。
浙江商人是非常聰明的,當初四季公司一放出風去,省內各地的廠長經理就都趕到了越州。
陳巧姑將所有人都集中到了大會議室里,
然后拿出樣品來,后面標注了需要的數量,以及產品的質量參數,讓這些廠長經理自己選擇他們能吃下多少訂單?
四季公司再從這些小商品生產廠家里面,挑選最有實力的,質量有保障的企業成為合作伙伴。
所以對之江省的商人來說,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對國內銷售的窗口,而位于越州的“四季小百貨公司”則是對外出口的窗口。
此時華國還沒有加入WTO,還不是世界工廠,義烏小商品市場還只是之江省內有名,并沒有一統江湖,成為世界第一。
那么越州方面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
陳夏想要跟義烏方面打擂臺,這沃爾瑪的訂單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顧偉在飯桌上還在出著主意。
“你想呀,你手里有訂單,那就鼓勵那些國內小商品生產廠家,將廠子搬遷到越州工業園區內嘛,誰要是猶豫,你以后訂單不給他們,看他們來不來?”
陳夏心想,這當官的人心真黑,這是逼著人家遷到越州來的節奏呀。
顧偉不知道女婿在怎么腹誹他,繼續說道:
“沃爾瑪超市的訂單各種各樣都有,這樣遷到越州的工廠也就什么樣的都有,工廠多了,你可以模仿義烏方面,在我們越州建立一個小商品交易市場。
別忘了,我們越州的地理優勢可比義烏強,我們有鐵路,有高速公路,離臨安機場、寧波港又那么近,還有越州的內河運輸業發達,發展小商品物流簡直是得天獨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