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權者不首先破壞游戲規則,這樣的管理制度才是現代化的。
家天下,成就不了現代化。
最后一個,瑪格利特醫院將幫越州醫院建立“急救中心”、“重癥監護中心”這兩個重要科室,遠期還有一個“疑難病中心”。
八十年代,華國醫院幾乎沒有現代化的“急救中心”,像越州醫院這樣的急診科,其實說白了就是“夜門診”。
醫院只有一輛救護車,基本上只有城區范圍內,或者重點廠礦企業還能用急救車運送下病人,
出了城區,到了廣大農村,急救車根本就不去,這批人只能等死。
還有現在的急診科外科基本上只能做些簡單清創縫合,一些急診手術是開展不了的,比如闌尾炎就不能做,沒這個無菌手術室,醫生水平也不夠。
這時候如果有急診病人,一般都是電話打到相關科室那里,醫生、護士、麻醉師再從家里趕過來。
碰到一個危重病人,往往就會錯失最佳的搶救機會,畢竟醫生從家里趕過來是需要額外時間的。
急診內科也問題多多,就比如你送來一個心肌梗死、肺栓塞這樣的危重病人,急診科壓根就處理不了。
急診科只有血常規、心電圖、X光這樣簡單的輔助科室開著,精細檢查做不了,你第一時間就診斷不了吧?
等你能診斷了,但急診人員卻不會那些高等級高水平的操作,比如溶栓治療不會吧?介入治療不會吧?連基本的心電監護儀都沒有。
陳夏待過急診科,知道這方面問題嚴重,所以直接要求瑪格麗特援建越州醫院一個急診科,附送所有的急診設備。
當然這筆錢也是香江富豪們出的捐款,當初那5億港幣可還沒用完呢,用完了,哼哼,他們不捐了?
還有一個就是“重癥監護中心”,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ICU。
對于一些危重患者,如果不進ICU,那么真的可以說病情只能越來越重,甚至很短期內就會死亡。
比如:嚴重外傷,心肺復蘇的患者,多臟器衰竭者,重癥休克,敗血癥及中毒,各種術后重癥患者,嚴重水電解質失衡患者、臟器移植前后需監護和加強治療者
等等。
簡單點說,你病情危重,隨時可能會死,但還有希望救活,這批患者就是送ICU的重點病人。
ICU配有床邊監護儀、中心監護儀、多功能呼吸治療機、麻醉機、心電圖機、除顫儀、起搏器、輸液泵、微量注射器、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所需急救器材等等設備。
同時配備技術水平最好的醫生和護士,隨時可以對你進行床邊急救,讓你想死都死不了,你們說這樣的科室重不重要?
急救水平、重癥患者救護水平,同樣是衡量一家醫院綜合水平的重要參考標志。
越州醫院想成為全國一流,世界聞名的醫院,這兩個科室必不可少。
同進ICU建立以后,越州醫院就可以進行一些高尖端的大型手術了,比如謝立平進修的肝移植馬上就可以在越州醫院開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