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諾華制藥的總裁格恩斯也非常生氣,在陳夏發言結束后他接過了話筒。
“馬里特教授說我們環孢素生產成本只要一粒1美元,售價卻要50美元,這種完全就是偷換概念,在誤導民眾。
我們藥物的成本,難道只有生產成本?就像剛剛陳所說的,他們研發一只藥物需要8000萬美元,那還是在華國這樣物價和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
像我們瑞士,成本則更高,為了研發環孢素,我們諾華一只投入了1.5億美元,難道這不是藥物的成本?難道這不應該體現在藥價上?
而且大家注意,我們一開始并不是只研發一只環孢素,同時進行的藥物研發多達10只,總共花費超過了10億美元,最后只成功了一只藥物,所以我們真實的研發成本應該是10億美元。
我們想問下馬里特教授,做為業內著名的醫生,你難道會不知道藥物的成本包括了生產成本、研發成本,還有銷售成本的?為什么他還敢公開誤導民眾?
所以他不是傻,他就是純粹的壞,是挑起民眾和藥企之間的紛爭,這是不道德的,我們諾華公司也將起訴馬里特教授侵犯了我們公司的名譽。”
嘩~~~~
現場記者又是一陣騷動,這是第二家對馬里特教授提起訴訟的國際藥企了,看來馬里特這次的麻煩大了。
陳夏和格恩斯相視一笑。
第二天的媒體上,標題都是《藥企研發成本誰承擔?》、《馬里特教授誤導民眾》、《藥物研發過程大揭秘》、《政府是否應該為研發成本買單?》
好嘛,輿論第三次反轉。
直接把大家都弄得暈乎乎的,似乎南瓜藤制藥和諾華制藥說得也有道理。
而且報道也指出了一點,如果藥企投入巨資研發的藥品,卻要被剝奪專利和利潤,那么這些藥企將來就不會再有研發新藥的動力。
這樣醫學技術怎么進步?人類還有那么多疾病還在危害大家的生命健康,到時疾病在變化,而大家卻沒有最新藥品去克制,吃虧的是誰?
大家是要錢,還是要命?
好嘛,這次輿論的爭議焦點就變成了這個。
那些不管是好心的,還是蹭熱度的,反正又是一大群名人跳了出來,不過這次支持藥企的要多一些。
比如某位霉國超級富豪,現在正在承受肺癌的痛苦,對于死亡的恐懼,他甚至在報紙上大聲呼吁:
只要哪家藥企發明出治療肺癌的特效藥,他愿意捐款10億美元給研發成功的藥企。
報紙總編估計已經收了好處,在這則新聞的“編輯評論”里面說了這么一句話:
“你是愿意面對死亡,還是愿意付出50美元得到一種救命藥?”
這番言論就是針對馬里特教授之前所說的50美元是黑心藥的代表,而經過媒體的包裝就變成了50美元是救命藥。
這下,皮球踢到了馬里特這邊,壓力也到了他肩上,看他怎么應對了。
到了這個程度,全世界都在關注這次爭論了,一個不好,輸的人可能就要身敗名裂
(月底求個月票哈,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