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捐了200萬人民幣,不光是讓四季集團有了名聲,他還有另外的想法。
“沈校長,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一中能不能每年向我老家,西浦鄉慶豐村提供5個入學名額?你放心,我一定是讓成績最好的家族子弟過來。”
是的,陳夏已經在慶豐村建了整個地區最好的小學和初中部,
但如果能完成高中的布局,那么慶豐村的孩子們就有更多的機會考入大學。
名額不夠,大不了他再去二中、三中、柯鎮中學灑一圈錢嘛,
這樣一年二、三十個高中名額,足夠慶豐村的陳氏子弟個個都能讀高中了。
沈校長遲疑了一下,心里有點不愿意,
一中每年只招幾百個學生,還是整個地區成績最好的孩子,這讓出去5個名額,就可能讓另外5個孩子失去深造的機會。
這,不公平。
但200萬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大到他根本就不能說出拒絕的話來。
“陳院長,這,這……”
陳夏看到沈從安那一臉糾結的表情,心里是暗暗佩服他的,如果他為了錢一口答應,這才要讓人鄙視。
但陳夏同樣為了自己陳氏家族的利益考慮,顧不得別的孩子了,校長已經在答應與不答應的邊緣,加把火一定能行了。
八十年代,窮困生還是有很多的,
越州雖然是相對富裕地區,但也不是家家戶戶都在經商,務農的還是占大多數,加上這時代孩子太多,農民負擔還是很重的。
因為家境貧寒,多少學子沒有條件繼續讀高中,寒門難出貴子,在這個時代同樣適用。
像陳夏的前身,當初也在柯鎮中學讀高中,就因為家里困難所以只能輟學,最后不明不白成了淹死鬼。
陳夏要加的這把火就在這里。
“沈校長,我聽說一中成績優秀,但家庭困難的學生很多,我和我妻子,準備以私人的名義,愿意結對子,到時你把名單報給我,所有貧困生的學費都由我來出吧。”
顧琳一聽,也趕緊點點頭。
成為母親以后,顧琳的性格中的母愛也有點泛濫了,在有能力有條件的前提下,她也想幫幫這些困難的孩子們。
而且她知道自家老公剛剛從霉國那里弄到了2億美元,根本就不差這點點小錢。
一年一兩萬的學費,對陳夏來說的確是九牛一毛,但卻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這事情能做。
而且,這也是為四季集團在招攬未來的人才,
總是會有一部分貧困生大學畢業,學成回來后,可能會前往家鄉的四季集團工作,這年頭的大學生,可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個個都是精英也不為過。
沈校長一聽,這天秤還擋得牢呀,一聲嘆息,最終還是敗在了金錢的腳下。
“好,陳院長和陳夫人大義,這事就這么說定了,一中每年給慶豐村5個特招名額,再多可就不行了,而且成績一定要保證。”
陳夏內心歡喜,“那咱們一言為定,哈哈哈。”
在沈校長和一干老師的熱烈歡送下,陳夏一行人出了一中的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