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膽囊切除術。
手術室1
陳夏一聽開始了,馬上就動作熟悉地在肚臍眼和右側腹開了三個小口,每個創口都在1CM左右。
腹部幾個小洞這么一打,陳夏左手腹腔鏡鉗子,右手超聲刀,全神貫注瞅著屏幕,在兩位大教授的配合下,15分鐘就切除了膽囊。
看著盤子里的膽囊,吳教授和平金鋒有點懵,
他們還在仔細研究這個新術式,腦子里一直在回想剛剛陳夏下腹腔鏡的講究時,就聽到陳夏說手術結束了?
要不要這么快?
就連手術室外的醫生們也都紛紛伸長了脖子,嘴里嘖嘖稱奇,
再看看隔壁手術室2,毛威主任他們連膽囊都沒有取出來。
哪怕他們動作已經加快了,但離手術結束,沒有40分鐘根本下不來。
陳夏用了多久?15分鐘。
關鍵是三個切口,只有其中一個縫了1針,其他兩個切口都不需要縫針,更不需要T血引流。
陳夏的醫囑是3天就可以出院,7天內恢復正常。
那這不僅僅是手術時間大大縮短,甚至連住院時間和恢復時間都大大縮短了。
不但可以加快醫院病床的流轉率,同時還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早日回到工作崗位。
優勢不是一般地明顯。
等毛威主任做完膽囊手術后,知道自己用時遠超陳夏,甚至連術后恢復都遠遠跟不上時,心中有了種不祥的預感。
但輸人不輸陣,他毛威可是華國普外科的前幾把手,名字是出現在教科書上的大專家,怎么能輸給一個20多歲的小醫生?
他不要面子嗎?
手術室里,毛主任跟著幾個助手鼓勁道:
“沒事,第一臺手術我們輕敵了,后面幾臺手術咱們拿出最好的本領來,在保證手術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加快手速,就不信了,還玩不過一個小毛頭。”
李可成和盧益中也堅定地點點頭,這比賽要是輸了,連同他們的老臉也丟光了。
第二臺手術難度系數提高了,胃間質瘤切除術。
陳夏在之前看CT片的時候就暗罵了一句倒霉,因為這個間質瘤非常大,直徑差不多有10CM,位于左側脾胃之間。
陳夏不得不連夜去空間醫院里翻找了一些論文,直到看到一篇《2013年版華國胃腸間質瘤診斷治療共識》,研究了半天才心里有底了。
這就是金手指的優勢了。
什么不懂翻翻論文,這些可都是經過幾十年臨床得出的寶貴經驗,哪一篇不是價值千金,將來都可以寫成論文,投稿到國際主流醫學期刊上去。
平金鋒也有點不安,這么大的間質瘤,就拿打幾個孔就能拿出來?
“陳院長,這個手術是不是再想想其他辦法?萬一腫瘤破裂,就大大增加了轉移到其他器官的風險,到時恐怕會不好交待。”
吳教授同樣有點擔心,如果是常規手術,吳教授覺得自己閉著眼睛也能做,但這種腹腔鏡手術,他算是明白原理了,手術全靠操作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