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做就是在給陳春撐腰,也是在打省一院的臉。
你們省一院不珍惜的人才,在越州醫院成為了頂級專家待遇,甚至專門為她成立一個新科室新實驗室。
來來來,國內的諸多人才們,各大醫學院校的學生們,大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快來看看越州醫院和之江省一院對于人才的扶持力度有什么不同。
所以,來吧,來越州醫院工作吧,只要你有能力,就讓你隨意發揮。
這廣告效應,在有心人的推動下,果然迅速在之江省內,在國內各大醫院和大學傳開了。
陳春是誰,她可是國內消化病方面的一桿旗幟,是受人關注的醫界新星,她的一舉一動,她的研究方向在業內都瞪著的。
所以說周忠不聰明,他沒有好好利用這塊“金字招牌”為省一院做宣傳,反而親手毀了這個招牌,推向了競爭對手。
陳春也干脆,除了詹愛菊外,她又將曾經同寢室的好姐妹,在附屬二院工作的方美珍,在省立醫院的沈惠善,都讓陳夏想辦法調到了越州醫院。
這樣,曾經的四姐妹又相聚在了一起,陳夏又給“肝病科”配上了一些聽話的醫生護士
可以說陳春現在就可以一言堂了,手上有權又有錢,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這樣不出成績那才怪呢。
越州火車站
陳春和陳夏兩姐弟,親自在出站口等著。
越州離省城臨安很近,只有50公里路,火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今天是詹愛菊他們幾人來越州報道的日子。
當年這三個女大學因為家里太窮,連回家的車票都買不起,所以過年過節都是跟陳春一起回柯鎮的。
所以她們跟陳家是很熟悉的。
陳夏為了照顧她們,也讓她們幫忙在“制藥作坊”里幫忙,還順便給他們一些補貼,緩解她們的經濟壓力。
幾年過去了,她們也都成家立業了,但這個年頭醫生的收入是真低,哪怕在省城醫院工作,分房也輪不到她們。
每月扣除房租、一日三餐,還有孩子的開銷,就算是雙職工也同樣吃不消,存不下什么錢,更何她們還要每月寄錢回老家。
這次聽到陳春的招喚,她們本來還有點猶豫,畢竟她們的家已經安在了臨安,哪怕是租的房子。
但陳春說了,越州醫院除工資外,還有獎金,另外實驗室還會補貼每月200元,同時陳夏會幫忙給他們安排住宿和家屬工作。
這樣豐厚的條件,全中國去哪里找?越州醫院的收入加起來可是原來的3倍以上了。
不得不說,陳夏為了讓大姐工作愉快,沒有掣肘,也是大開綠燈了。
火車到站了。
詹愛菊、方美珍、沈惠善三人一看到出口處的陳春,馬上都跑上來嘰嘰喳喳擁抱在了一起,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那樣。
四人都在同一個城市工作,但平日工作太忙,家里事情太多,四人聚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
這回,又要在一個戰壕里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