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專生畢竟是中專生,連英語課都沒有開展,怎么跟得上越州醫院的發展呢?
所以越州醫院除了安排進各大院校進行校園招聘以外,最好的辦法就是“挖人”。
首要目標是挖省城那些醫院的醫生,反正大家幾乎都是同一所大學的附屬醫院,調人太方便了。
越州醫院的工資收入是其他醫院的兩、三倍,這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何總還有那么一個新小區放在那兒,等著大伙兒符合條件去選房。
臨安這幾大醫院的院長有沒有意見?
意見很大好不好,雖然陳夏保證不挖專家級別的老醫生,但他就是耍了一個小心眼,
這些老頭老太太一來不好忽悠,二來陳夏也不要。
他要的是正強力壯,可塑性強的中青年醫生,到時往國外這么一送,進修回來個個都能成為精英。
省一院的周忠為啥那么看陳夏不順眼,陳夏挖走了不少年輕醫生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之江省內,陳夏完全可以橫著走,別人有意見也只能忍著。
但之江省在八十年代并不是一個發達省份,條件一般,那些頂尖的、有潛力的年輕醫生能有幾人?
所以陳夏將眼光放向了全國。
比如首都、比如滬市,
這里的頂級醫生最多,但最難挖,人家的優越感非常強的,不是特別癡迷技術的醫生,很少愿意跑到越州這種十八線小城市去。
那么最好的挖人地方就是其他省的省會城市。
比如八十年代已經慢慢衰落的東北,位于沈陽的中國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哈醫大的附屬醫院、吉林大學的附屬醫院等等。
這些時候東北醫院的水平,遠遠高于之江省的醫院(越州醫院除外)
不過當年有多輝煌,后來就有多沒落,人才大量流失,從八十年代末就開始了,都往南方跑了。
陳夏就想來個半路攔截,別去廣東了,就來之江吧,越州醫院歡迎你。
另外可以挖人的地方,就是那些看起來還很窮,但絕對臥虎藏龍的地區。
比如四川的華西醫院牛不牛?武漢的同濟醫院厲不厲害?長沙的湘雅醫院要不要放過?
這些醫院都太牛了,好苗子一抓一大把。
八十年代,華國剛開放沒幾年,沿海城市都比較落后,這些中西部地區只能用“很窮”來形容。
哪怕你在省城也沒用,省城大量的國企倒閉潮已經開始了,大家都沒錢了,你醫院能獨善其身?
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中青年醫生,申請不到課題,沒有藥企的贊助,收入普遍偏低,于是就動了跑到南方或國外的想法。
關鍵時刻,越州醫院帶團來了,全院正副四個院長全體出動,名義上非常好聽:
“之江醫科大學附屬越州醫院參觀訪問團”。
每年同系統內的各大醫院,互相訪問,然后開幾個會,會后一起去游山玩水,吃吃喝喝也是常態。
越州醫院可是華國目前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是華國擁有國際專業醫學會委員最多、國際合作實驗室最多的醫院,盛名在外。
盡管底蘊是差了點,可人家的實力強呀,據說還超有錢,造個新醫院花了幾個億。
于是當地醫院無不是熱情招待,規格超高,可他們哪里知道,這分明就是引狼入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