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兩家公司順利合并,周氏珠寶全亞洲一共有80多家門店,統一掛牌“彩云之南”。
剛巧,周家人死絕了,陳夏空間里,原來周氏珠寶的庫存都可以正大光明拿出來售賣了,貨源都一下子解決了。
并且當初那句“20年內隨時可以憑發票原價加收”的承諾同樣有效。
一時間,彩云之南已經在兩岸三地、東南亞等地區,將其他珠寶公司擠壓得沒了生存空間。
不過在接收“嘉里電影”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麻煩。
原來跟著周與文打江山的一批老員工全部都離開了,走之前還將股份都賣給了陳家。
陳夏也沒有為難他們,也沒有壓價,只以股市收盤價贖回。
公司的動蕩,不可避免影響了公司的氣氛,員工們人心惶惶,那些名導演,名演員則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辦了。
可是陳夏知道,你要期待公司拍的每一部電影,部部大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的目標也非常明確,抓住幾個關鍵人物就行。
第一個導演,就是徐克。
徐克可以說是新武俠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比如《黃飛鴻》、《新龍門客棧》、《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獅王爭霸》等等,部部都是大賣。
堪稱印鈔機。
當然后期的《蜀山傳》也虧到了姥姥家,成為了賠本貨,不過這是后話。
第二個導演是王晶
后世人稱“爛片之王”,但其實這有點冤枉他了,他拍的片子多,爛片不少,但經典電影也不少。
比如九品芝麻官、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天下第一、賭俠、賭神、鹿鼎記等等
說出來,70后,80后,有幾個人沒看過?
其他導演就算了,王家衛和許鞍華拍文藝片是高手,但拍商業片絕對是賠錢貨。
陳夏對文藝片沒興趣,商業公司當然要動作商業片,一個導演不能賺錢,那就只能滾蛋。
另外吳宇森之類的導演,骨子里看不起內地人,陳夏當然也看不起他,
而且他能力也就那樣,在好萊塢拍的《風語者》全球票房僅有7700萬,米高梅公司險些被這部電影徹底拖垮!
陳夏可不敢這種神經質導演合作。
陳夏拉攏徐克和王晶的辦法也很簡單,這兩人都有自己的電影工作室,相當于是小型電影公司。
那么雙方合作拍片嘛。
重點來了,利潤怎么分配的問題。
按香江電影的規矩,公司要拿走大頭,大約占7-8成,工作室拿小頭,不超過2-3成。
如果是狠一點的老板,比如鼎盛時期的嘉和、邵氏、新藝成等,都要拿利潤的8成,甚至9成。
陳夏制度的政策非常簡單,除電影成本、演員片約、院線提成、宣發費用以后,剩下的利潤,嘉和電影與導演工作室五五分成,一人一半。
并且陳夏也做出承諾,只要跟嘉和合作的導演和工作室,
電影在嘉和院線上映,會在電影下畫一個月內,結清所有賬目,絕不拖欠。
而按以往的潛規則,院線拖欠你個半年十個月非常平常,有些尾款甚至直接找借口不給了,非常坑爹。
這政策一出,全港影視圈震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