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影視城大明宮,現在是一個非常火的景點
這個火是體現在知名度上,
隨著電視劇《唐明皇》在央視播出后,全國人民都已經知道了,這個巍峨的宮殿居然是實景拍攝的,而且就在之江省越州市。
一時間,人人皆向往之。
加之越州影視城不斷在央視做廣告,廣告詞就是“重回大唐盛世,感受長安繁華”,
所以知名度絕對夠了,只要看電視的華國人,就沒一個不知道越州有個大明宮的。
但這個知名度是打出去了,卻沒有轉化為流量,噢不,應該是客流量。
實在是1991年,旅游業遠遠沒有興起,尤其是長途旅游,這只是屬于小部分人的福利。
你讓游客坐飛機來?人家沒這錢啊。
你說千里迢迢坐火車來越州,來回就是幾天幾夜,這也不現實。
所以“大明宮景區”的游客主要還是集中在長三角地區,比如滬市、金陵、蘇州,包括周邊的臨安、甬波等地。
每日的客流量,只有在千余人左右,讓整個大明宮都顯得格外空曠。
影視城總經理俞晨陽也想盡了一切辦法,
比如直接邀請了小百花越劇團、越州紹劇團的演員來景區做角色扮演,時不時還來幾支唐明皇和楊貴妃改編的戲劇。
有時候節假日也能每天達到5、6千人的規模。
門票定得也不貴,越州市本地人每人5元一張票,外地旅客則是10元一張票。
就這票錢,估計連俞晨陽團隊的工資都不夠。
要不是陳夏明確說自己準備虧10年,否則俞晨陽每晚都要睡不著了,拿著200萬港幣的年薪,景區旅游工作卻一直上不去。
只要是有職業榮譽感的經理人都不能忍受這么冷清的生意。
陳夏做為老板是真不急,那些客觀困難都是存在的,非戰之罪。
一切只能慢慢等待經濟越來越發達,老百姓手上的錢越來越多,再加上后來“長假制度”的推出,那才是旅游的黃金期。
像橫店影視城,剛開始建了第一個景區廣州街香港街的時候,拍完《虎門銷煙》后,每天才幾個游客?用鬼城來形容都為過。
后來呢?最多的時候,一年游客達到了1600萬+,恐怖的客流帶來的是巨額的收入。
陳夏這個重生者都知道“考試答案”了,那還愁啥?
當然是繼續加大投入,二期的“清明上河圖”(宋朝)、“秦漢宮”,還有“上海灘”、“香江街”已經全面開始建設了。
早一天開工,就是在節約成本,九十年代的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政策就要開始了。
到時全國都是工地,“土地財政”制度也開始了,什么建材費、人工費等等都會快整上漲,最關鍵還是土地成本將占到整個工程成本的一半以上。
現在土地才幾個錢?
要不是陳夏堅持付錢,越州方面都愿意半賣半送,甚至免費都可以,只要你的投資落地,只要你能創造就業和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