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當解振國聽說四季集團準備自己選地,建安置小區后,心里還非常奇怪。
以前也不是沒有港商來投資,但那個要求多得來,簡直就是什么麻煩都不想要,什么額外的錢都不想出,把黑鍋都讓滬市方面背,他們只要“里脊肉”。
這四季集團不但選擇了一塊最難啃的骨頭,還顯得自己一點不想沾便宜的樣子
這就是傳說中的愛國港商的胸懷
既然決定將原住民異地重建,那么地址選在那兒就有講究了。
市中心可能性不大,滬市的建筑密密麻麻,拆遷難度太大,你總不可能為了安置這一千多戶,再去折一個石庫門吧
這時候解振國這個主管滬市經濟的官員就有點私心發作了。
“陳先生,關于這個安置小區我有一個想法,咱們滬市現在很多國營廠都比較困難,那么咱們是不是可以來個地塊置換”
“地塊置換”
陳夏和呂元凱都有點看不懂,不明白什么意思。
解振華重新打開地圖,讓大家湊近來看,點著蘇州河旁邊的一個地塊說道
“陳先生你看,這里是蘇州河沿岸,離滬市新客站不遠,地理位置不算太偏吧”
陳夏和呂元凱伸過頭去仔細一看,位置可以,離火車站不遠,現在雖然冷清點,但將來妥妥的市中心黃金地段。
呂元凱這時候說道“解同志,這里好像是兩家工廠吧”
“對,現在就有兩家工廠,一家是二十五綿紡廠,不過已經倒閉了,現在廠區都空著。另外一家是是普陀制藥廠,目前經營非常困難。
所以我想陳先生現在是國內最大的藥品生產廠,南瓜藤制藥的老板嘛,咱們可不可以這樣,我們市里以最優惠的價格,將這兩個廠的地塊給你們。
我們的要求就是,將普陀藥廠找個開發區異地新建,利用南瓜藤制藥廠的優勢,幫我們救活這家企業,這里面可是有幾千個工人呀,他們不能失業啊”
解振華越說越激動,90年代,不是只有東北的下崗工人才慘,
做為老牌經濟強鎮,滬市的國營廠更多,下崗的工人也很多。
怎么樣救活這些國營廠,怎么樣保住這些工人的飯碗,這是擺在所有領導人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解振華有私心,有點想坑一把四季集團,把一個上千人的藥廠包袱甩給南瓜藤公司,代價不過是一塊廠區土地。
但這個私心卻又是無私的,他有底線,無論是對拆遷戶,還是工人,都是真正放在心上,在為他們爭取利益。
陳夏內心是欽佩的,但他沒有表現出來,現在他是投資商,不是“有錢凱子”,更不是“港度”。
“解先生,你的意思是,我們買下這家藥廠和紡織廠,然后這土地就是我們的了,然后我們再去其他地方造一個新廠,將藥廠搬過去,讓工人保留工作”
呂元凱皺皺眉頭,這事情好像有點麻煩。
這就涉及到南京路拆遷和安置、普陀藥廠拆遷和重建兩個事情,當然也有好處,就是得到了兩塊市中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