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明白芯片的重要性,也知道華國芯片在后世是多么落后自己吹牛不算,但他心里沒底呀。
造芯片呀,這是連國家都不敢玩的項目,他一個小小的私人公司,能不能承擔得起這筆費用
陳夏前世看過一片報道,說霉國準備新建一條量產3納米芯片的生產線,投資高達250億美金以上,接近2000億人民幣。
哇噻,天文數字啊,陳夏哪怕砸鍋賣鐵,也拿不出這么多錢呀。
“張教授,如果我們自己造芯片,你覺得難度大不大我聽說一條圓晶生產線,那可都是幾十億,幾百億美元這樣的投入,我們四季集團吃不吃得消”
張連廠一臉懵逼。
“陳總,你是從哪里聽來的誰說造條圓晶生產線要幾百億美元的”
陳夏也一臉懵逼“咦,難道不是嗎”
張連廠一臉不解地說道“不用那么貴,一條能生產035微米,每月量產達3萬片晶圓的生產線,大約只要5億美元就行。”
“5億美元”
陳夏想了一下,覺得這個數字還是挺夸張的,還好他目前還能掏得起這錢。
張連廠看到自家老板若有所思的樣子,決定再添一把火,給陳夏打打氣
“陳總,我給你說一下造芯片重點要哪三樣東西。
一個是要有錢。
科研投入就是靠錢堆出來的,這點全世界都如此,我想南瓜藤能發展到今天,發明了那么多藥物,陳總一定投入了天文數字的金錢,這點肯定感同深受。”
陳夏在心中翻了個白眼,心想“老子靠的是金手指,可不是什么巨額投入好不好。”
張連廠不知道陳夏的內心戲,又開始諄諄教導起來
“第二重要的呢,就是人。
造芯片就需要大量的專業工程師,這一點陳總完全不用擔心到時會招不到技術人才。
要知道我們華國人是世界最聰明的人種之一,內地為什么造不出芯片來,不是華國人笨,而是體制有限制。
不信,可以去硅谷看看,多多少華國科學家,就在這些高科技公司里面工作。
霉國芯片專家多數都是華人,硅谷約有20萬名華人半導體工程師,而霉國芯片產業中的頂尖人才更是一多半都是華國人。
像黃仁勛、蔡明介、瑞昱、戴偉立、蘇姿豐、彭勝利等,這些頂級的半導體專家,全部都是華人。
所以我們不缺人才,缺的是一個能發揮的舞臺,到時陳總去硅谷甩著支票,必定會有大量芯片人才愿意進入我們的公司。”
陳夏一想也是,他前世有個發小,大學畢業后去霉國留學了,畢業后就進入了霉國泛林半導體公司,成了一名工程師。
當初兩人聊天,這位發小還說他的專業,在國內沒有用武之地,等以后哪天國內也能發展半導體行業了,他肯定會考慮回國發展,離父母也近。
哪怕不講情懷,只要鈔票到位,啥人招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