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章忠嗣能屢戰屢勝的原因,便是因為他治軍甚嚴,從不喝兵血以自肥。
故此凡是在他麾下,那些武勛往常想要玩的把戲,便徹底沒了可能。
如此一來,章忠嗣每換一處任職,便會得罪一批武勛。
數十年下來,幾乎將那群開國武勛之后得罪遍了。
并且當今隆嘉帝因為已經御宇三十載,早就沒有了早年的進取之心。
故此在那些武勛勛貴的整日讒言之下,朝廷一直對章忠嗣‘有功小賞,有過大罰’。
若不是因為章忠嗣立身甚正,早就被鄴京中的那群勛貴弄得身敗名裂了。
不過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
當章忠嗣繼任劍南道總管都督一職后,因為朝廷黨爭的緣故,終于被那些勛貴抓到了機會。
因為章忠嗣在劍南道總管時,有意收復三河要地,使得大陳自此占據形勝之地,以此保南疆百年太平。
不過雖然此策與國有大利,但是就因為此策與前首輔袁州的舊策相合,故此被如今首輔嚴松摒棄一旁。
畢竟嚴松費盡心機才將袁州弄下臺,這才坐上了首輔之位,如今又怎么會再用袁州的舊策?
若是此策不成還好,若是成了,豈不是又給了袁州卷土重來的機會!
于是為了防止袁州死灰復燃,夏松不僅嚴厲的駁斥了章忠嗣的奏報,還準備將他罷職去位。
畢竟如今在夏松眼中,章忠嗣無疑就是袁州一黨在軍中的余孽,是必須要鏟除掉的。
不如此,他這首輔的位子便坐得不安穩。
可是對于章忠嗣這樣功勛卓著的邊疆大帥,即便是夏松身為首輔也不能無故罷免的。
于是就在夏松想要整治章忠嗣之際,武勛一脈便聞著味的就湊了上來,頓時兩方便一拍即合。
最后由勛貴出手栽贓,隨即再由首輔親審的邊帥貪腐軍餉案,便就這樣的被炮制出來。
隆嘉帝縱然知道其中有著貓膩,但是到了他這個年歲,真相是什么已經不重要了。
他要的只是一個字,那便是‘穩’!
故此為了安撫首輔與武勛一脈,隆嘉帝便故作不知的忽略了此事。
但是可笑的是,直到將章忠嗣處斬,章府抄家之后,大理寺也沒有找到幾兩銀子。甚至就連章忠嗣的棺材都沒有著落。
最后還是因為老僧不忍這位于國有大功的老將軍曝尸荒野,這才冒死于深夜之中收斂了章忠嗣的尸身,悄然的安葬在寺中。
夏松事后得知,縱然心中不悅,但是也不好與一個出家人計較。
于是他筆下一動,便將章忠嗣家中妻子判了一個流兩千里,這才心中稍快。
但是此事傳出之后,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章忠嗣一家遭遇而感到憤懣。
于是當夜便有人冒死在嚴府院墻外寫了一句詩,言道: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云。
沒過多久章忠嗣之冤,便傳遍天下各處。
饒是姜淵身處義莊之中,也曾聽過些許傳聞。
————————
還有一章可能會晚點發,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