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知命啞然失笑。
“那搞出版和娛樂又是為什么?”霍英冬顯然是想好好了解一下他,一直在問。
陶知命想了想就咧嘴笑道:“最終是想在文化和媒體的領域,在國外的世界里建立一定的話語權。我是相信夏國遲早也能走到霓虹今天的經濟地位的,到時候,舉世圍剿。如果我回到國內,怎么有現在的身份好用,在國外建立一個文化媒體集團呢?”
“到了他們都抹黑我們的時候,總要有一個能影響普通人的媒體,說幾句公道話嘛?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什么,我就做什么。時政、經濟什么的,我不去碰它,我就搞年輕人喜歡的,跟娛樂、跟生活有關的東西。悄沒聲息的,我就能搭建起這樣一個文化媒體集團。賺著錢,還把底子打下了。”
霍英冬和董華都呆了呆。
夏國遲早也能取代霓虹的位置,成為全球經濟第二強嗎?
舉世圍剿之中,一個說公道話的,文化媒體集團?
他們是萬萬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心里竟藏著這樣的計劃,有這樣的格局。
問題是:交淺言深了吧?
這才頭一回見面啊。
然而他們又不得不承認,對這小子更加認可了。
霍英冬良久方能開口說道:“原來你對自己的規劃挺清晰的,不過……媒體向來管得嚴,這條路,很難走得通啊!”
陶知命只笑不說話,反正吃喝玩樂這樣的雜志,是注意力的邊緣;到了互聯網時代,又是流量的來源。
他是做好了茍他個二三十年,等社交媒體出現之后再尾大不掉。
到時候,哪有那么容易被輕易打下去?二三十年,夠他積累什么級別的財富、拉攏多少利益集團了?
霍英冬不由得好奇了:“我挺想知道,你現在到底有多少錢了?你別多心,你心這么大,錢都只是基礎。這一行都是跟人心打交道,光有錢不行,沒錢更不行。”
董華先開口了:“還沒來得及跟您說,霍叔,他說可以入股東方海外。我說年前缺5億,他說有。”
霍英冬忍不住看了陶知命一眼,然后就說道:“現在就能拿得出這么多的話,確實有基礎了……金融這么賺錢?”
陶知命樂得不正面回答,財多雖好,但也不必過于露白。對他們說現在自己有將近百億港幣的話,有點太夸張了。
于是他只是謙虛地說道:“金融確實賺錢啊,要不然,米國的花街為什么那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