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鮮于路已經有了易經鍛骨篇,但孤陰不長,陰盛而衰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如果他有全本的九陰真經,那自然可以陰極陽生,返璞歸真。
但他只有殘篇,前期可以,后期登峰造極之時,就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去調解陰陽,逆轉先天了。
沒看到張三豐一身功力震鑠古今,但也還是到了百歲高齡后才創出太極拳這種陰陽合一的絕世功法。
如果張三豐當初能夠一覽全本九陽神功,或許這個時間要大大縮短幾十年。
本著得之我幸的想法,鮮子路才臨時決定去闖一闖。
昆侖已經地處西域,幸好這個時期是蒙古縱橫四海的時代,西域也沒逃過蒙古鐵騎。當地政權被打了個稀碎。
鮮于路在山腳下的城鎮找了個鐵匠鋪,讓鐵匠給打了兩個鐵鉤,有弄了幾樣后世登山用的輔助工具,雖然粗糙,但也勉強能用。
這樣一來,身上的銀子就真的徹底花光了。
雖然在路上殺了不少韃子,但所得銀兩也都消耗在了漫漫旅途上。
其中艱辛風霜,卻也不是現代人所能想象。
什么韃子,山賊這些還好些,一劍掃過去就行,遇到大隊人馬提前就躲起來,落單的就殺傷一批。
最難得是古代的交通環境,基本是每走百里就要尋人問路,實在找不到人的就只能一路向西,翻山越嶺,夜宿荒林都是家常便飯。
這一路,他不僅僅是在趕路,更是在挑戰自己。
君不見多少武林豪杰都是在自然環境中創出的絕世武功。
雖然鮮于路沒這么想過,但他也希望能通過磨練肉身,體悟自然。
這一路不僅讓他把金雁功給琢磨了個通透,還利用崎嶇的山路和后世的一些武學觀點,將金雁功的騰轉挪移能力更上了一層樓。
于此同時他還開發出了移動中運轉小周天的運轉法門,這還要得益于他在華山孜孜不絕的學習經脈穴道,以及自己后世根深蒂固的邏輯思維能力。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古人誠不欺我。
話歸昆侖,鮮于路見囊腫羞澀,便起了劫富濟貧的想法。
昆侖這種西域之地,相對中原來說是想當荒涼的,但耐不住每個地方都有權貴人家。
鮮于路就盯住了這些大戶。
每當夜深之時,他就會翻墻而去,在屋頂觀察半天,找準時機,潛入庫房,取些銀兩用用。
不來不知道,這些狗大戶,很多生活用具都是銀子做的,更不論那些珍珠首飾了。
不過他也不多拿,一戶拿個百十兩就行。
武林中人拿著銀子能叫偷么?這叫劫富濟貧,這叫行俠仗義。
有了銀子,他也不在鎮上多做停留,而是雇了幾個人在山腳下建了個茅草屋。
每日里只拿著勾子搜索山上的巖壁,看能找到那個狹窄的平臺和洞口吧。
這一搜索就是一年半的光陰,日升日落,春去秋來,終于讓他找到了那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