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新招募的農夫不僅是多一個苦力這么簡單,還是有發展潛力的。
先天的屬性可能弱一點,但是主要還是看后期自身的成長。
葛大牛只需要提供相應的食物點供給,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多一名農夫多一個可能性,葛大牛還是覺得有了人口數量和相應的資源點,葛大牛還是會盡快的招募農夫。
新建的民房不僅增加了招募數量,還可以作為招募中心附屬的房屋,使得基地的房屋結構豐富了許多。
不至于除了那棟別墅風格的房子外,周圍都是空落落的,只能蓋一些木板房。
而有了這種一層的民房后,至少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民房又極為堅固,不只是可以住兩名農夫了,事實上住個五六名農夫都是足足有余的。
學校教學樓的工地葛大牛目前加派到了十名的農夫,也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地。
為接下來的工程騰出人手,大部隊都在那邊,現在基地則剩余了四名農夫。
兩名是新招募的,肯定要歷練一番,而新招募的擁有建筑設計的星級農夫,在收集資源一段時間后,徹底適應了當前的環境之后,葛大牛還是把他派到工地。
現在工地的人員增加了兩名,可以輕松了許多,而且作為星級農夫,工地那邊已經有了兩名。
各方面的工作會開展得更多,畢竟有一個技術流出身的農夫加上一線工地出身的農夫,兩者配合起來,在工地上能夠更加施展得開。
而且把專業的人放到專業的工作上去,這對于擁有這方面天賦的農夫來說還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
可以更加促進天賦的成長,設計方面的天賦也需要在工地上實地工作一番。
在工地做過一段時間的話,設計出來的建筑會趨于合理化,不至于是那種理想化的建筑。
許多的設計還是因為沒有實地去做,缺少接地氣的感覺,全是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
然后照本宣科的照抄下來,很多東西浪費了材料不少,也缺少對于實用性的理解。
只是單純的按照計算的方式,沒有真正去做過,設計出來的東西總是會缺少一點什么。
不管是什么設計,使用者的感受最關鍵,只是追求藝術感和一些虛無的東西。
這對于建筑行業來說,還是不可取的,為什么很多設計出來的圖紙在一些老師傅看來完全是異想天開,還是有一定道理存在的。
而如今基地這邊有4名農夫留守了,收集的資源點開始穩定增加。
從一開始有些捉襟見肘,到如今有了“余糧”。
葛大牛的業務也不僅限于縣城周邊了,連同鄉鎮的街道,葛大牛的農夫也都涉及到了。
畢竟現在的車還是有不少的,收到的二手車經過一系列的維修和改裝,使得葛大牛的代步工具都不缺乏了。
而且還有不少的重型機械存在,這使得葛大牛的團隊在機械方面極為有優勢。
不僅有那種變廢為寶的能力,連相關駕駛的人才都具有。
這些農夫的學習能力都極強,駕駛技術也是大部分都精通,相關的證件之類的都有系統幫忙認證,這些都不需要葛大牛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