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松的主要任務就是找一批專業的收購隊伍,去選好的各個軍工企業審查、評估和談判。
張書記,楊校長,李世林因為專業性比較強,就跟著他去總裝備處挑選企業。
再次來到資產處置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姜余首先要找的就是有航空飛機資質的軍工廠,其次就要篩選一些能夠生產配套零配件的軍工廠。
這些企業雖然都很落后,但只要更換上最先進的設備和機床,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至于那些軍工研究所,他打算把里面的科研人員全部打亂,分類整合,全部集中到京都。
那些非理工,非科研人員的領導干部,他一個都不要。
他那四合院的后方是一個占地面積非常大的綿織廠,據說已經資不抵債,在倒閉的邊緣上。
他打算出手全資盤下來,建設一個大型的科研基地。
這所基地集實驗和教學一體化,為日后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到現在為止,他已經盤下了差不多15家企業和全部的軍工研究所。
姜余大概算了一下,這些企業和研究所的總資產大概也就值十五六億人民幣的樣子。
距離457多億還相差老遠呢。
他繼續翻找這軍屬企業目錄,希望從中找到一些適合將來發展,或者說是有前途的軍工廠。
軍工廠的工人們自律性一般比較好,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知識水平,擁有的底蘊也非一般的民企所能夠比擬的。
其實我們所熟悉的許多知名企業都是有軍工廠背景的,或者干脆就是軍工廠。
就比如:西門子,IBM,保時捷,諾基亞,寶馬,勞斯萊斯,阿迪達斯,波音和空中客車等等。
他們最初都是軍工企業,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才逐漸面向民用市場發展,而且發展的非常好。
不到十分鐘,又讓他找到幾個比較特殊的企業。
振遠護衛公司,100億,49%股權出讓。
這應該是軍方唯一的第三產業,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這家公司都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因為它是行業壟斷。
所以,必須要入股!
另外,他還看到有江南汽車廠和昌河汽車廠出售。
“嗯,這個可以有。”
先養著,可以慢慢來發展。
這里居然還有一個礦產企業—783廠。
這是屬于軍屬企業,主要是勘探和采集軸礦等特殊礦產的企業。
連這個都要出售嗎?
李中校看到他有這個疑問,便笑呵呵的說道。
“國內的大型軸礦基本上沒有了,國企和央企也接受了大部分開采權,他們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與其花大量的錢養著他們,那還不如讓你去打理,說不定還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姜余滿意的點點頭,表示非常贊同。
然后,他又問道。
“是不是有關國家安全的礦產,這家企業隊有權過問和干涉。”
李中校很肯定的回道。
“那是絕對的,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接管當地企業的生產。”
姜余又問道。
“那我接手這家企業后,剛才那個權利還有沒有?”
李中校這次卻沒有立刻回答他。
因為實在太突然了,所以沒有準備好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