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兩個多小時后,總算是完成了。
姜余的手都酸了,這些資料疊加在一起將近一米多的厚度,實在太恐怖了。
“菲菲,這些資料完整嗎?”
“尊敬的指揮官閣下,資料很齊全,但是所使用的材料并不理想。”
這些都在姜余預料當中,這個人工智能畢竟來自未來,很多材料和設計都是用未來的東西來參考。
姜余唉聲嘆氣!
怎么就攤上了這么蠢的人工智能啊?
《終結者》系列中的人工智能怎么這么屌?
“菲菲,按照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擁有的材料和掌握的技術,重新設計幾款大型運輸機,民用客機和他們所用的發動機。”
“尊敬的指揮官,包括您之前灌輸的化學知識和選擇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嗎?”
姜余想都沒想直接回道。
“那是當然的,最好就能夠有所選擇,像什么性價比高的,高性能版的,高安全性的通通的都給設計一份。”
“遵命!指揮官閣下。”
半分鐘后。
姜余腦海深處出現了六副3D圖案,十多幅二維設計圖。
這六幅3D圖全部是飛行器。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科幻型大型飛機。
看下面的介紹,有兩款是運輸機,兩款亞音速民用客機,一款超音速客機,一款超高音速隱形小型飛行器。
最吸引人的,是那一款超音速客機。
它與協和式飛機和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圖-144都是屬于一種類型的超音速客機。
雖然都是屬于同種類型的飛機,但從外觀看就有很明顯的差距。
最顯著的差別就在于飛機頭部。
這款飛機的設計特點是,機頭尖銳細長,沒有明顯的s型彎曲。
從外面看整個機頭和機身更像是一條細長的火箭。
這與前兩款超音速飛機的s型彎型機頭有很大不同。
飛行員和旅客全部安排在前機身位置。
飛行駕駛員艙內沒有任何的擋風玻璃,他們靠機頭前下面的攝像裝置操控飛機起降。
其實擋風玻璃,在天空中高速飛行時基本上沒有太多作用。
就算是起降,很多時候都是靠飛機自帶的自動起落系統發揮作用。
這款飛機的機身是邊條翼外加后掠翼,其本質就是一體化連接的,大大降低了飛行時的噪音和抖動。
最特殊是飛機采用雙發設計,進氣道隱藏在飛機脊背上,呈現一個斜插口袋型。
飛機起飛時,強大空氣通過這個進氣口道時,對機尾產生下壓的重力,讓機頭快速抬升。
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這款飛機減少對機場跑道的要求,同時也降低了飛行中的噪音。
飛機尾部是兩個巨大的V型垂尾,代替了傳統的分離垂尾和平尾,這在民航客機設計中尚屬首次。
為了繼續降低機內噪音,機體內裝有特殊的降噪系統和隔音納米陶瓷涂層和降噪纖維。
這款飛機的發動機集成到機身內部,以提高飛行性能。
發動機尾部噴口還特別設置了一個盒型的排氣口,方便冷熱空氣混合。
這樣的設計,使高速氣流進行遮擋和減速,也算是降低噪音的一個特殊竅門。
這款飛機可以載客158人,最大飛行速度2.8-3.0馬赫,巡航速度也達到了2.2馬赫
……
這款飛機可以以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