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就是這樣。
都知道實業興國,可實業,哪那么好做?
遠的不說,就說這次美股晃蕩一圈的戰果,做實業,十年都未必能賺回來。
可話又說回來,這些事情,終究得有人去做,不是么?
所以,慢點就慢點吧!
慢點也沒事,說句不好聽的,想吃頓好的,還得花功夫準備,花時間烹制呢!
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
至于賺錢……
那肯定是不如在資本市場給資本講故事,做莊家的。
甚至可能根本就不賺錢。
比如航空公司,賺錢嗎?
大概率是賺不到什么錢的,主要還是為了方便,為了帶動一些東西,用來當配套。
即便是賺,那也十分有限,因為成本擺在那里,又是飛機又是機場的,回本都得猴年馬月。
但是,贏得的社會地位,尊重,認同感,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價值,又遠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衡量。
……
轉天,陳遠來到公司。
七海漁業還早。
這是沒辦法的事,再怎么樣,得等船造好,要不然弄點小破船出去,只能是丟集團公司的人。
但半導體,卻是可以先開始了。
不是晶圓廠,也不是生產線。
晶圓廠,和生產線,要等到NEC的人過來,然后開始談。
這個時候要做的是,挖三星的人,挖臺積電的人,挖其它有加工制造業務的大廠的人。
這是之前沒做的。
之前做的,挖人也好,收購也罷,都是從設計層面。
因為當時對設計的需求比較迫切,也沒想到會這么快切入加工制造領域。
現在卻是可以開始了。
這個事,還是那句話,我可以不成功,但你別想好,我就是虧錢,也得挖你墻角,拖你后腿。
然后,要找人,組建一支屬于自己的團隊。
這是必須的。
組建團隊,先學習,當學徒,努力消化引進的技術,同時積累經驗,增長見識,等到隊伍培養起來了,再自力更生,這條路線,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是絕對可行的路線。
反而那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拿來主義,買辦思維,到頭來,注定一場空。
這一點,也經過了歷史的驗證。
同樣的道理,芯片設計層面,也要組建屬于自己的團隊,這樣才能真正把命運抓在自己手里。
這些事,挖人好辦,直接委托國際獵頭,拿錢去砸。
砸不動本人,砸身邊的人,總能挖出人來。
組建團隊,則要麻煩一些,因為國內這方面的人才實在稀缺。
制造還好,雖然關鍵設備依賴進口,可單純的使用,加工制造,有人。
這一塊,可以跟華虹那邊商量一下,借一批人過來,怎么說也是很有分量的大股東。
然后,引進NEC的技術,說不得要讓NEC派點人過來,當“老師”。
可芯片設計,這一塊,實在是太薄弱了,想找人都不知道從哪里找。
如若不然,菊廠海思都成立兩年了,為什么十多年后才亮相,而且拿出來的東西,不算頂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