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事也不是特別著急。
設計這一塊,就目前的能力來說,應該是過剩的。
尤其追加了資金,新的收購計劃展開的情況下,只要順利拿下那些知名的設計公司,那么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用擔心設計能力不足。
這樣一來,完全可以慢慢培養。
至于怎么培養,也早就想好了,很簡單,讓離岸公司控制的設計公司,來國內開實驗室。
這是國外常用的策略。
微軟有微軟中國實驗室。
摩托羅拉有摩托羅拉中國實驗室。
固然這些實驗室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拓國內市場,同時低成本的使用國內的研發力量,往往不會帶來很高級的技術。
但是,并不那么絕對。
因為他是老板。
作為老板,他有權利,也有足夠的理由,把重心放在國內這個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
他不需要把所有人都派遣過來。
他只需要做出決策,在國內打造幾個實驗室,或者設計中心,然后派一批優秀的設計人員過來即可。
又或者,制定一種常態的機制,讓國外的設計人員輪著過來,同時,讓這邊的員工走出去交流。
具體實施的話,就是把實驗室,或者設計中心,建設在一些重點高校附近,同時跟高校展開合作。
這樣一來,整盤棋就活了,擁有屬于自己的芯片設計力量,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這個時間不會特別長,絕對比關起門來閉門造車要快很多。
這也是這一天最主要的工作。
挖人的事,一個電話吩咐下去就行了,自然有人去辦。
生產制造團隊,華虹那邊也給面子,打電話溝通了一下,很爽快便同意派抽調一支隊伍過來,幫助進行晶圓廠和生產線的建設。
至于NEC,這個沒什么好說,作為技術被引進方,派遣技術人員,那是分內之事。
這樣自己再招一批人,組建一個團隊,跟著學,慢慢也就起來了。
獨獨實驗室和設計中心,很是廢了一番功夫。
因為這里面涉及到高校選擇,投資額度,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國外反而好辦。
三個設計公司,三個方案,到時候做出來的芯片,都是供國內的。
換句話說,明面上,這三家公司,主攻的就是國內市場。
這樣的情況下,天然有過來建實驗室或者設計中心的理由,別說只是派人來,總部搬過來都不過分。
而這件事最終的結果是,三個實驗室,四個設計中心。
對著高校來的。
其中最重量級的設計中心,準備落在市里。
這也是當初就承諾過的。
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市里,其次是長大。
剩下的,對應的高校檔次就比較高了,坐落的地方,重慶,哈爾濱,西安等等。
固然也不算最好,但是,可靠,不用太擔心最后培養的人都跑了。
投資方面,這個暫時沒想法。
主要是不了解,不好妄下決斷。
但是有一點,錢絕對不是問題!
一億也好,十億也罷,別的沒有,就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