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這么定下來。
集團公司所有的電池業務,交給比亞迪,同時,比亞迪的汽車,與集團公司達成全面的推廣合作協議。
應該說,這是改寫行業格局的。
也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創新,在此之前,沒有哪家踏出這一步。
而對于陳遠來說,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王川福還在為那神一般的想法暗暗激動不已之時,陳遠已經掙脫出來,提出另外一個項目。
新能源汽車制造項目!
跟之前所有的項目不同的是,這個項目,他沒想自己干,而是跟比亞迪合伙干。
換句話說,這個項目中,公司充當投資者,市場推廣與方向掌控者,工業設計與軟件開發者,就可以了。
其它的,交給比亞迪來做。
就像手機屏幕,只負責投資,研發交給京東方一樣。
這樣做的好處是,效率高,節省時間。
不但可以分享紅利,還可以把產業迭代升級的時間點提前。
也不至于成為百草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所有的同行都被殺死。
王川福顯然也沒想到,好好的談個電池業務,達成汽車推廣合作協議也就罷了,居然還引出了造車項目。
“陳總還想造車?”想來想去,王川福還是沒忍住,詫異問道。
陳遠嘆道:“是啊,不然那么多錢,怎么花呢?”
說完又笑道:“不過我也知道,搞太多并不是好事。
說白了,我們沒那個技術積累,也沒有生產經驗,對于我們來說,搞個組裝廠,裝點電腦手機來賣,就頂天了,更多的,我們做不來。
所以,我希望咱們能合作來做這個項目,我們有錢,你們有技術,僅此而已。”
話是這么說,其實還是不想同室操戈,把國內的產業搞沒了。
否則的話,完全可以自己造車。
因為造車其實不需要那么多技術。
近的比亞迪F3,本質上說,是一款組裝廠,主要零部件都是采購而來。
遠的特斯拉,蔚來,有多少核心技術,不還是資本局,代工,拼湊?
這一點,放在手機行業是一樣的。
就像蘋果。
最初的蘋果,其實什么都沒有,只有設計方案。
剩下的,從零部件,到生產,幾乎都是外包的。
最初的幾代蘋果,很多都是三星的東西,包括處理器。
只是這樣干沒意思。
他搞這些,固然是要賺錢,但卻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王川福卻在想,如果陳遠鐵了心要造車,他攔不攔得住!
答案,顯然是攔不住。
因為人家有錢。
乍一看去,人家現在挺艱難的,被微軟雅虎為首的勢力打得抬不起頭。
可實際上,人家大部分業務是賺錢,根本沒什么危險。
更主要的是這個人。
這個人,來之前,他也仔細研究過,結論是,這大概就不是個人。
因為所有的一切,他似乎都提前算計好了,短短一年時間,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劇本精確上演。
那這次呢?
他這么從容,這么淡定,面對打壓,整個集團公司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會不會,一不留神,又翻盤了?
好像可能性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