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腦制造也很賺。
別看利潤很都薄弱,一部手機除開各項成本凈利潤就三四百,電腦更糟,低端一臺賺個兩三百塊錢,中高端,也就一兩千,可架不住量大。
目前國內電腦市場,臺式機,全線撤退,就剩飛天系列,產品線從高到低,包攬。
簡報顯示,上一季度,銷售量,達驚人的六百萬臺,而隨著暑期來臨,預計接下來會有一波持續的高峰。
凈利潤,高達近三十億!
相比之下,因為受眾面更廣,手機業務還要好些。
華虹等上游廠商的努力下,現在手機芯片的產能已經上來了,使得手機的月產能,成功突破三百萬部。
簡報顯示,上一季度,銷售量,超一千萬部,凈利潤,直奔四十億。
當然,對于同行來說,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按照業內和某些所謂專家的說法,這叫涸澤而漁,這叫砸大家的飯碗。
可話又說回來,有什么關系呢?
老百姓得實惠,念我的好就行了,同行……本就是拿來踩的!
再說了,這都06年過半了,沒記錯的話,距離初代蘋果發布已經不遠,誰還有興趣慢慢在這里墨跡?
與其在這里慢慢吞吞,讓這些所謂的同行把錢賺走,讓國外廠家把錢賺走,不如把鍋砸了。
雖然這樣似乎的確賺得會少很多,可是,到我碗里的多了啊!
我碗里的,才是我的。
只要我碗里多,鍋里有沒有,跟我有什么關系?
況且,我賺的錢,會拿來投資,會放在國內,解決問題,那些所謂的同行,到底有幾個是國人都不好說。
所以,砸就砸了。
砸得好。
砸得心安理得。
再往下看,比較賺錢的,是乳制品業務。
體系的支撐,使得這個行業,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
這一時期,記憶中伊利光明蒙牛三足鼎立的格局,并不存在。
盡管當初的事件已經過去很久,行業,似乎掙脫了那次事件帶來的陰影,可實際上,這個過程中,除了收購退市的蒙牛,其它的,早已掉隊。
而今的市場上,看上去品牌很多,五花八門,實際上,背后都是一家。
因為這些品牌早就被收購了。
這一塊,上季度,總營收破一百二十億,利潤率雖然低了點,才百分之五左右,但也有六億左右的利潤。
有一個很漂亮的數據,那就是,上一季度,收奶款,高達近四十億。
換句話說,近四十億人民幣的巨款,給牧場,給奶農了。
剩下賺錢的也不少,主要集中在農業這一塊,特點就是賺的不多,輻射面廣。
然后,航空公司常年虧損,一些大型建設項目,扶貧項目,虧損,新能源車,總的來說也沒見到錢。
好消息是,智能手機需要的電池,充電寶,都OK了。
屏幕,京東方方面也有了結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測試,順利的話,便可以開始考慮調整工藝,擇機量產。
最后一塊,嚴格來說,也是實體,只不過,融合了一些互聯網的理念。
那就是開年到現在,重點推進的全國,乃至全球連鎖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