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跟上市是兩碼事。
發布,隨時可以,講究點的,還弄個樣品,不講究的,直接拿著PTT就上了。
從這個層面上講,別說趕在蘋果之前,就是立馬召開發布會,都不會有任何問題。
上市就不一樣。
上市,必須得有貨真價實的產品,PPT是不可能讓消費者掏錢的。
也因為此,其實公司關于智能手機,平板,與汽車的進度,大概率是在蘋果前面。
因為現在屏幕,電池,都在提前備料了,只要流片不出問題,第一批產品,最晚,可在五月底前亮相。
至于到底要不要提前發布,主要還是考慮有什么好處。
好處肯定是有的。
劃時代的東西,會被載入史冊,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卻無法估量的品牌價值。
與此同時,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與凝聚力。
公司,乃至國家,在社會上,在國際上,的地位,形象,也會因此而有所增強。
但也不全是好處。
因為先發制人,會暴露底牌,露出破綻,予敵可乘之機。
便也因此,有個策略,叫以靜制動,后發制人,如果沒有決勝千里,一戰定乾坤的把握,通常不會先發制人。
即便是有,那也只是試探虛實,而非底牌露盡,半點不留。
這樣一來,到底怎么辦,策略如何選擇,還是取決于兩個字,時勢。
兵無常勢。
水無常形。
陳遠仔細思考了一下,結果很顯然,眼下還不是決戰的時候。
因為正常來講,發布到上市,中間還有一段距離,眼下,頂多就是隔空宣戰。
基于這樣一個時局,相信蘋果的發布會上,也不可能公開太多實質性的東西。
畢竟,誰都不會在開戰之前,告訴敵人我派了多少兵,有些什么兵,會在什么時候來進攻。
所以,總的策略,必然是后發制人。
否則,要是被蘋果知道關鍵信息,從而做出應對,這仗就不好打了。
而現在的問題是,要不要在后發制人的基礎之上,先來點開胃菜,打個先手,搶掉首發的同時,試探試探對手虛實。
這個還是很誘人的。
可仔細想想,陳遠還是放棄了。
一來,蘋果應該不會這么傻,輕易就被探出虛實。
貿然先手試探,最可能引發的后果是,增加蘋果的重視程度。
若只是單純的謹慎小心還好,就怕蘋果大力收集公司情報,弄出一些東西,引起整個西方世界的重視抵觸,使得大戰還沒開始,就大敗虧輸。
二則,有些風頭不是那么好出的。
而今次貸危機正兇,金融危機呼之欲出,這個時候鋒芒太盛,對公司,對國家,都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公司眼下目標是國外市場,而國家,還不夠強大。
是以,還是搖頭道:“不發布,眼下,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咱們,靜觀其變。”
“那發布會,你要不要去參加?”徐穎又問,神色間隱約帶著擔心。
陳遠想了想,搖頭:“不去,我這么年輕,萬一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抓起來,虧大發了。”
其實還是應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