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怎么了?咱們蘇主任找你呢,你跑哪去了?”
趙娜的聲音很大,走廊里的不少病人和家屬,都好奇的看了過來。
“這不是普外科最勤奮、長得最好看的那位年輕醫生嗎?”
一位住院的大媽級病人,看到是唐宋被一個護士說道,有些抱不平,便和身邊的病友嘀咕道。
“是啊,我每次去醫生辦公室詢問病情,都是這位小醫生給我解說的。其他那些醫生,除了在手術臺上見一面,其他時間都看不到他們的人影。”
大媽旁邊的另一位大媽,也選擇站在唐宋這一邊。
“不是說護士都要聽醫生的嗎?這個小護士怎么敢這么和醫生說話。”一位剛剛辦理完住院手續,來到病房的患者,表示有些不理解。
“其實,護士和醫生是同級的,只是護士要執行醫生下的醫囑。他們是分工不同而已。”自認為比較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見識的一位中年患者,推了推臉上的眼睛,一臉高深的神情。
“這應該是個實習醫生吧!”新來的病人并沒有聽取資深病友的講解,繼續著自己的推測。
唐宋無奈,按照通常情況來講,醫生在醫療體系中,確實占據著主要地位。
一家醫院的發展,歸根結底,最需要的一定是病源,也就是資金。
那么,醫院拿什么來吸引病源?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肯定就是醫療水平了,也就是醫生的技術水平。
但是,這也要看你醫生個人的實力。
如果你是一名很優秀,而且自身專業又是遠近聞名。那么,你在科室,甚至是在醫院,都將會獲得應有的地位與尊重。
可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只是一個可有可無、廉價而又量大的實習醫生,那真的是,普通小護士都敢對你指手畫腳。
沒辦法,這就是現實。
宿主當前磨難值:100(受到護士指責+100)
唐宋沒有注意面板上顯示出的信息,快步向醫生辦公室走了過去。
“蘇主任找我干什么?”唐宋心中有些納悶,還有種不祥的預感。
來普外一科的快兩年了,唐宋對這個科室主任蘇宜修的印象是,生活上不茍言笑,工作室嚴謹刻板。
“你也不用那么緊張,蘇主任并不是點名要找你的,只是來了一個新病號,辦公室里沒人下醫囑了。”
小護士孫妍,今年22歲,是和唐宋同一期來的普外一科。或許是因為都是新人,兩人兩個人平時相對交流的多一些。
看到唐宋緊張,所以就好心提醒了他一句。
“原來是這樣,好的,謝謝。”唐宋擠出一絲真誠的微笑,沖著王妍道了聲謝。
然后,就快步向辦公室走了過去。
蘇宜修正在辦公室急的來回轉圈,這些人都他媽跑哪去了,今天不就一臺手術嗎?
這個時候,突然有人著急忙慌的跑進來了。
蘇宜修看清來人,是科里實習的醫生,名字好像是叫唐宋。
“小唐,其他人呢?”
“蘇主任,賈既明副主任和張鵬主治應該是去做乳腺癌了,許有節主治好像是下夜班了吧。”
唐宋不確定的回答道,他剛才出去的時候,人還都在這里。
普外一科總共就這些人,主任蘇宜修,副主任賈既明,兩個主治張鵬和許有節。
還有兩個研究生學歷的住院醫,張超和馮宗澤,今天張超休班,馮宗澤也跟著去上乳腺癌的臺了。
再有,就是他這個可有可無,毫無存在感的實習生,唐宋。
“我剛收的這個病人,是消化道穿孔的,需要立即手術,你趕快下醫囑補液和抗生素皮試,另外寫一份首次病程記錄。”
原來,這個蘇主任是因為不會用電腦下醫囑,也不會用電腦寫病歷,所以才會這么著急。
“要快,病人腹腔感染嚴重,已經有休克的征兆了。該做的檢查,在門診基本上都已經查了,結果在桌子上。”蘇宜修用下巴指了指桌子上的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