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嬋問道:“桑郎,葬佛高原是什么地方?”
桑子明答道:“葬佛高原是冥界西北方的一個高原,就像人間界的巍巍昆侖山一樣。很早以前,大悲佛和地藏王,聯袂來到冥界。地藏王在冥界九華山周遭,開辟了萬里佛國,大悲佛則開辟了葬佛高原凈土。”
秋嬋道:“我覺得這名字好聲奇怪,為什么叫‘葬佛高原’?”
桑子明緩緩答道:“這個‘葬佛’,是指佛弟子涅槃成佛的意思。人死之后,魂魄來到陰間,跨過冥河,在冥界游蕩。要想轉世重生,還需要走過忘川河,喝了孟婆茶,忘記前塵往事,從奈何橋上經過,然后才能重生。
有些人不想忘記舊事,所以寧愿在冥界逗留,跟別的鬼魂廝殺,從而走上鬼修之路。
也有人一路往南,前往九華山佛國,接受地藏王菩薩的度化。但是如果成了地藏王菩薩的弟子,就要留在陰間,不能輕易離開了。
還有人一路往西,歷經千辛萬苦,來到葬佛高原。那里有大悲佛開辟的凈土。大悲佛雖然不在這里,卻留下了佛家的‘大悲傳承’。那些人可以在藏佛高原慢慢修行,一旦修煉有成,便可以涅槃脫離冥界了。昔年,春秋老仙就曾在那里修煉數千年。
可惜大悲佛離開太久了,葬佛高原日漸衰落,以至于冥河和忘川兩位老祖覬覦這個地方,甚至動手打了起來。
現在也不知道葬佛高原是否完全被毀壞了。”
秋嬋一面走,一面問:“桑郎,你說的大悲佛是誰?”
桑子明答道:“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她沒有像地藏王菩薩一樣,一直留在冥界。她的萬千化身,都駐守在人間界了。”
兩人沿著小河走了半個月,看見有大鬼吞噬陰魂,看見仙修在河邊廝殺,看見鬼修和仙修交手,還看見佛修坐在河邊念經。
不斷有新的支流匯入小河,河流變得越來越大,漸漸匯集成一條大河。
冥河四大支流,分別是怒河,怨河,悲河,火河。
怨河邊上,有鬼魂在不停的訴說埋怨;悲河之側,有陰魂在悲苦哭泣。
那些陰魂受到河水的感染,不由自主的怒,怨,悲。后面有大鬼悄悄靠近,將它們吞噬下去,它們連做出反應的機會都沒有。
真正的鬼修看不上這些低階的陰魂,他們直接去捕捉那些大鬼,將其吞噬,或者收為鬼仆。
而那些仙修則去捕殺鬼修,恰如螳螂撲蟬黃雀在后。
桑子明眼神很好,盡量避開了廝殺,如果實在避不過去,也就大膽迎上去。
碰到仙修,他們便將身上的氣機轉為陽氣;碰到鬼修,便將身上的氣機轉為陰氣。這樣一來,廝殺了烈度降低了很多。
盡管如此,在這半個月中,桑子明還是動手十幾次,秋嬋也趁機捕獲了一些大鬼,將鬼仆增加到五百個,所幸并沒有碰到真正的高手。
按照童蘭和鬼桑子的說法,冥界的高手主要聚集在幾座大城里,或者在自己開辟的洞府中修煉,很少跑到荒郊野外來。如果萬一碰上,那只能自認倒霉了。
冥河還有一條支流,叫作“火河”,里面流淌著陰火,都是陰魂燃燒之后,變成的火焰匯聚而成的。
桑子明駐足在火河邊,取出紫金葫蘆丟入火河。
紫金葫蘆在火河中起伏不定,不停的吞噬火焰。這些火焰屬于陰火,回去之后,可以拿來祭煉佛火和九微火。
秋嬋放出幾只大鬼,在周圍警戒,不讓一般的鬼修過來打擾。
半天之后,桑子明驀得轉身,看向左側三十里外,從那個方向,來了一位身穿紅衣的鬼修老太婆。
那人似乎看見了漂浮在火海中的仙器紫金葫蘆,所以飛速的趕了過來!
桑子明再想收回葫蘆躲避,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只好提醒秋嬋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