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此時此刻,亦有一艘乘著月色順流而下的烏蓬船,與韓追一般寂寞。風起波揚,白浪翻騰,那一葉孤舟將最為凝滯的墨夜劈開,往那看似光明的南方游去,將一切混沌拋擲腦后,不再回頭。而那烏蓬船中坐著的,竟是這大姜國曾經的太子殿下,如今新帝登基,被狄挽鳳遣回封地的安懷王。
為了給新帝鋪路,狄挽鳳必須將安懷王遣回故地,再按照他的計劃,慢慢除掉這個心頭大患。故而安懷王特意一早就吩咐家眷乘馬車走陸路南下,自己則帶著自己唯一的兒子,也是將來要繼承安懷王爵位的長子,如今年僅八歲的姜遇鶴乘烏蓬窗,星夜順流而下。
隨行的只有三兩侍從,與安懷王最為信任的親信護衛,名喚錦帆。
玉錦帆,真男兒,身長八尺,白凈瘦高,劍眉星目,殺氣凜然。出身江湖,沉默寡言,出手狠辣,驍勇果敢,敢比船火兒,靈動迅捷,尤勝浪里白。他本無姓名,因有甘興霸之奇勇,故稱錦帆。早年乃是江淮一帶的水賊頭目,但只劫掠過往客商,從不侵擾兩岸百姓。時而還會出手救些不慎落水的兒童,故而被江淮百姓稱頌為“錦爺”。錦帆水性極佳,陸戰也不含糊。膂力驚人,亦擅弓箭。精通一柄纏錦飛鐮刀,綴著鐵索,纏在腰間。取人性命,隨心應手。
想當初,江淮重鎮庸梁府等地遭洪災侵擾,連年大水,田業盡毀,五谷不收,餓殍遍地。當地知府只知叫苦,救災不力,致使百姓受累。那時的安懷王身為儲君太子,奉皇命南下賑災。一者乃是奉乾帝欲使其經受磨練,二者便是畢竟是太子儲君,比起外人,更為信任。
不知是這安懷王有些頭腦,還是其手下有何奇人異士,為其出謀劃策。安懷王并未走官道,而是明面上派遣隨行官員走陸路大道至庸梁,自己則帶著大批賑災銀糧乘樓船走水路直下江南,隨行只帶親信一十三人侍候,不僅沒有帶一兵一卒,更是沒有穿著公服。
輕裝簡從,掩人耳目,為的便是明察暗訪,收集證據,查出那庸梁府知府貪贓枉法,賑災不力的證據,才是除卻賑濟災民的本來目的。
不想行至東安水域一帶,被水賊攔截。那攔路打劫的,便是如今的錦帆。安懷王的隨行親信皆被錦帆手下殺死,唯獨安懷王臨危不懼,義正言辭的怒斥錦帆等眾。大罵他們鐵石心腸,喪盡天良。竟連朝廷發放給庸梁災民的錢糧都要劫掠。
錦帆并非魯莽之人,便向他問起詳情。待安懷王講清緣由后,錦帆不肯相信。他見庸梁官員賑災不力,府衙外滿街皆是餓死的百姓,那些家伙卻還高坐堂上終日把酒言歡,鶯歌燕舞。叫本就是被官府逼上絕路的錦帆深惡痛絕。他本欲傾盡全力幫助災民度過難關,奈何這水災叫手下兄弟也不好過,手心手背都是肉,僧多粥少,錦帆也無可奈何,終日為
(本章未完,請翻頁)
此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