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大將安重率領八千士兵抵達了宣城縣,他們是和騎兵同時出發,一萬騎兵走常州線,而八千步兵從江寧出發,沿著長江北岸進入宣州,繞過敵軍的防御線,盡管他們一路奔跑,輕裝前行,但還是比騎兵晚了兩天抵達宣城縣。
安重是河西都督安貴仁的侄子,他從軍時只有十七歲,轉戰十幾年,屢建戰功,現在也同樣被封為衛將軍,成為晉軍中最年輕的將軍。
安重率領八千士兵進入了宣城,他和蘇鎮舉行了簡單的城防移交儀式,宣城縣的防衛,正式交給了安重和他的八千軍隊。
倉城內,蘇鎮給安重介紹道:“屯糧一共有四十六萬石,錢二十萬貫,還不錯,都是開元通寶,金銀沒有,還有豬羊約萬頭,兵甲兩萬副,其他帳篷、戰鼓、大旗、生鐵、銅錠之類都還沒有清點,數量不小。”
安重點點頭又問道:“降軍有多少?”
“降軍兩千七百余人,都是附近州縣的,正在進行訓練,我讓他們負責城內治安,將領都是我們的人,降將有三人,都是郎將,其中賴文波還不錯,他原是宣城縣的守將,主動投降了我們,他連續給劉士寧發了幾份假情報,他比我們還期盼劉士寧早點滅亡。”
晉軍對降將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戰爭中被俘,這種降將一般都不用,除非能力很出眾,否則都是遣返回鄉,第二類是戰斗中主動投降,這種屬于準戰俘,一般會繼續使用,但會降級并要去演武堂培訓一年。
第三類就是賴文波這種,尚未開戰便主動投降,這種基本上也是降一級使用,同時也要去演武堂培訓,但如果立功的話,可以維持原官職,如果有特殊才能,甚至還會得到升職,就像廣州水軍主將曾靖海,原本只是中郎將,因為有水軍統領才能,被升為虎賁郎將。
賴文波如果能成功把劉士寧誘到幽州,他也算立下了功勞,基本上能維持原官職。
“安將軍還有什么疑問嗎?”蘇鎮問道。
安重笑道:“軍事方面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了,民政方面的事情,韓參軍不走吧!”
韓參軍是韓滉的孫子韓寬,也是韓皋之子,原是民團軍的兵曹參軍事,這次跟隨蘇鎮突襲宣城,他將出任宣城縣令,主管民政,原宣城縣令是劉士寧的心腹,貪財受賄,名聲極差,已被革職審查。
蘇鎮笑道:“他是宣城縣令,自然留在縣城,他能力不錯,民政方面安將軍不用擔心。”
“其他我就沒什么要問了,蘇將軍什么時候出發?”
“我基本已經準備好了,今晚就連夜出發!”
當天晚上,蘇鎮率領一萬騎兵離開了宣城,向西南江州方向進發,他們的目標并不是江州,而是從江州出來的劉士寧主力。
.........
劉士寧被王侑環環相扣的陰謀誘出了江州,率一萬大軍趕來救援宣城。
但劉士寧也并不傻,他不會直接率領大軍趕到宣城,他會在距離宣城數十里外,或者百里外停留,派人先去宣城打探情況,然后再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正因為劉士寧會謹慎,所以蘇鎮的騎兵才不能在宣城守株待兔,他必須主動出擊,到西面去尋找戰機。
此時,劉士寧率領一萬軍隊已經從江州進入了宣州,宣州的西部大山眾多,如黃山、蓋山、九華山、烏石山、陵陽山、利國山等等,大大小小的山巒數十座,每一座山巒方圓數十里到數百里,群山巍峨,但又沒有形成像太行山那樣的連綿不斷的山脈,山巒四周有平原也有丘陵,坐落著一個個的村莊和城鎮。
一條平坦的官道就河流和山巒之間蜿蜒穿過,官道兩邊是青山綠水,樹木蔥郁,這里屬于宣州秋浦縣,距離宣城縣還遠,一支萬人軍隊正列隊在官道上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