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羅院是指國子學中的新羅學院,有近百人,都是新羅的高官子弟,他們從十幾歲就來長安讀書,差不多都在長安呆了十年,原本有數百人,這兩年都陸陸續續回國了,新羅也開始推行科舉制度,從長安回去的留學生比起本土士子,具有極大的競爭力。
國子學內除了新羅學院外,還有日本學院,主要是數百名日本遣唐使在里面讀書。
數百騎兵護衛著一輛寬大的馬車向位于長安新城的國子學方向駛去。
馬車內,郭宋給潘遼說清了原因,“我今天一早得到消息,新羅使者已經抵達密州,正前來長安的途中,說實話,我對新羅并不了解,所以想通過新羅學生了解他們國內的情況。”
潘遼也有點慚愧道:“微臣也不太了解,只知道新羅在和朱滔軍隊開戰,已經打了很多年。”
“朱滔是得到契丹的支持,原本渤海國是和新羅結盟,共同對付契丹,由于契丹在北面部署了騎兵,使渤海國不敢輕舉妄動,朱滔和新羅的戰爭斷斷續續,已經打了快八年,我估計新羅快支撐不住了,希望得到我們援助。”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殿下打算援助嗎?”
“看情況吧!現在我還沒有考慮好。”
馬車在國子學大門口停下,國子監的官衙也在這里,新任國子監祭酒孟郊率領官員們迎了出來。
孟郊當年率領十八名士子投奔河西,他的這個決定使他的人生終于走向輝煌,成為從三品高官,國子監祭酒,相當于后世的教育部部長。
孟郊向郭宋和潘遼見了禮,郭宋笑道:“我剛才派人來說過的事情,安排好了吧!”
“回稟殿下,微臣已經安排好了,也沒有驚動國子學師生,殿下請!潘相國請!”
郭宋點點頭,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國子監官衙的議事大堂,大堂上坐了十幾名新羅學生,他們都是這兩年剛來的新人,對國內情況比較了解,從外面看,完全看不出他們和漢人學生有什么區別,都穿著統一儒袍,頭戴士子帽。
見眾人進來,十幾名學生紛紛起身行禮,郭宋擺擺手笑道:“各位學子請坐!”
有官員安排眾人坐下,新羅學生的領袖叫做崔敏耀,年約三十余歲,準確說他不是學生,而是來長安進修的學者,去年跟隨張雷的船只來到長安。
座談是由潘遼主持,他笑著對眾人道:“今天把各位士子聚集起來,主要是和大家聊一聊,我們主要想了解一下新羅的局勢,各位先介紹一下,暢所欲言吧!”
崔敏耀沉吟一下道:“按理,提王上的姓名是很無禮的表現,但如果不提名字,晉王殿下也不了解情況,既然是座談,我們就實話實說。”
郭宋微微一笑,“實話實說就對了!”
崔敏耀嘆口氣道:“現在新羅的內部局勢并不穩定,所有人都知道新羅有兩個王上,新羅王叫做金清明,他在政務上管得不多,實際上就是個傀儡,政大權都掌握在其叔父金彥升手上,金彥升同時也是新羅的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