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帥的面色有些嚴肅,聲音更是十分鐵血:“魏大人,白大人,你們能想象嗎?當初的大乾朝堂,半數以上都是儒家弟子。軍中實力,亦被儒家入侵了三分之一。大乾與其說是君家的大乾,不如說是儒家的大乾。
若非衛國戰爭一戰打光了儒家的元氣,現如今的大乾朝堂到底誰說了算,還真的說不好。
“面對儒家的強勢入侵,我們這些將門自然不想被儒家逐漸蠶食,慢慢吞并。所以當年在軍中,我們這批人和儒家那批人的矛盾的確很激烈。”
魏君緩緩的點了點頭。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莫以為軍中就沒有山頭。
軍中的山頭主義,很多時候比朝堂要更多。
儒家插手軍權,等同于觸碰了楊大帥姬帥他們的逆鱗。
所以軍方的反擊,是必然會來的。
無非就是能造成多大的后果。
白傾心主動問道:“姬帥,衛國戰爭期間,是否有出現過儒家弟子有危險,大乾其他軍隊見死不救的案例?”
姬帥遲疑了一下,還是選擇點了點頭:“自然是有,這種事情根本無法避免。白大人,你沒有從過軍,你可能不懂。令行禁止是書上說的事情,可是具體到實務上,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兩支軍隊有仇的話,指望其中一支軍隊去救援另外一支軍隊,基本是不可能完成事件。世人總喜歡神話軍法,但在戰時,又有幾人舍得用軍法殺人?都是大乾的棟梁啊。”
“可儒家弟子也是大乾的棟梁。”白傾心皺眉道。
姬帥道:“我知白大人的意思,但是人心從來都是最難測的東西。即便是在戰時,在軍中,也不可能上下一心。古今中外,概莫如是。況且,讓儒家在朝堂一家獨大,整個朝廷都只有一種聲音,整個軍隊也只有一種聲音,當真是好事嗎?”
白傾心無法回答姬帥這個問題。
她還沒有站到那個層次上。
而且姬帥、楊大帥、先帝,明顯都不是昏君奸臣。
衛國戰爭就是在他們這群人的統帥下打贏的。
重要的是打贏了。
作為太平盛世的一份子,白傾心自問自己沒有資格去質疑他們。
所以她只探求真相。
魏君聽姬帥話中的意思,聽出了一些門道,主動問道:“姬帥好像知道一些內幕?”
姬帥搖頭道:“我本是不知道的,不過看你們的反應,我猜到了一些。”
魏君能說什么?
大乾真的不缺人才。
但是這群人才互相之間也斗的厲害。
姬帥問道:“魏大人,千般算計,萬般謀劃,我只問一句,衛國戰爭是否我們贏了?”
魏君點頭。
姬帥沉聲道:“楊大帥用兵如神,先帝嘔心泣血,面對西大陸大軍壓境,面對真神降臨人間,我們成功擊退了敵人。戰爭只看結果,魏大人,慈不掌兵,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魏君道:“姬帥,魏某只尋找真相,秉筆直書,并不對當年所發生的事情予以置評。史官不會有自己的傾向性,即便有,也不會寫在史書上,請姬帥相信我的職業道德。”
姬帥皺眉。
“魏大人你我自然是相信的,但若真的將這一切公開,只會徒增爭議。”姬帥道。
魏君輕聲道:“可儒家弟子在衛國戰爭期間,縱有自暴自棄者,通敵賣國者卻極少,很多人亦是英勇戰死。姬帥,他們泉下有知,也當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站在掌兵的角度,或許不能婦人之仁。可站在本官的角度,本官要給所有人公正的評價。而站在儒家弟子的角度,姬帥,那些戰死的儒家弟子,何錯之有?另外,姬帥,不止是儒家啊,還有墨家,還有被屠的墨城,那些人又何錯之有呢?”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姬帥沉聲道。
魏君道:“但求無愧于心。”
姬帥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