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大乾朝廷在儒家那兒可沒有什么信譽。
正因為有這一點,所以王尚書雖然震驚于儒家現在被打壓的如此慘烈,但是也沒有太擔心。
不過王海給他上了一課。
“上官云和陸謙對于乾帝忠心,和他們想要打壓儒家在朝堂上的實力并不沖突。我們上位是要分他們手中權力的,他們肯定不想看到。
“這就是傳統官僚和黨爭最讓我不喜歡的地方,太容易內斗了。如果有乾帝壓著還好,畢竟乾帝想要鏟除魏黨。但是現在乾帝陷入了昏迷,上官云和陸謙就未必把魏君視為頭號威脅了。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我們說不定就成為他們首要的打擊目標,畢竟魏君是不屑于去和他們爭權奪利的。
“所以盡管名義上都是為乾帝效力,但他們不會輕易給出目前空缺的官位,這點你要好好謀劃一下,不能便宜全被他們倆占去。”
王海的一番話,讓王尚書重視起來。
但王尚書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
“爺爺,如果上官云和陸謙真的想要霸占著這些空位不放,我怕是斗不過他們。”王尚書無奈道:“本質上我還是一個大儒,不是一個官僚,他們那一套我學不會。”
禮部尚書是六部之首。
這是官方規定的。
但也是名義上的。
禮部,公認的清貴之部。
戶部管錢,吏部管升官,兵部管打仗,刑部管邢獄,工部管工程,都是有真正實務的,也就有隨之而來的權力。
禮部呢?
管禮儀……
這玩意,說重要讀書人把它抬到了特別重要的地方,所以禮部才成為了六部之首。
但是對于那些不講武德的官僚來說,禮儀這玩意就是個擺設。
忽悠傻子的。
他們自己一點都不信。
所以他們更犯不上忌諱。
論地位,禮部確實是最高的。
論實權,禮部也是最少的。
所以禮部尚書這個職位,王尚書當的其實很清閑。
再加上他之所以擔任禮部尚書,主要是因為他是儒家派駐大乾的代表,走的是派遣道路,不是從底層爬起來的。
所以別指望他有太多的斗爭經驗。
這不現實。
上官丞相才是從一個普通書生慢慢爬到丞相位置上的政客。
陸總管是從一個小太監慢慢變成提督監察司的權閹。
姬帥也是通過衛國戰爭上位,靠一場接一場的勝利不斷提升的自己的地位,走到了今天軍方第一人的位置上。
但王尚書一步到位。
省略了中間的過程。
也就等于省略了這中間通過磨練與閱歷可以得到的能力。
這是無法避免的。
王尚書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從不高看自己。
有自知之明,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
對于自己孫子的自我認知,王海還是滿意的。
他給王尚書支了個招:“你去找魏君。”
王尚書有些不解:“爺爺,上官云和陸謙本身就是在打壓魏黨,我去找魏君有什么用?魏君還能指揮的動上官云和陸謙不成?”
事實上魏君還真能。
不過現在各方的信息都不對稱。
王海也沒有寄希望于魏君能夠指揮的動上官云和陸謙。
王海想的是從另外的角度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