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云和陸謙想要把儒家在朝廷的勢力趕絕,這種事情他們是干的出來的,但是我們儒家為國為民,俯仰無愧天地。而且朝廷也需要儒家,所以一旦魏君知道這件事情,魏君肯定會幫我們說話。
“上官云和陸謙不會聽魏君的指揮,但是只要魏君公開發了話,就會形成大勢。
“誰都對抗不了大勢。
“魏君現在有這種聲望,一言便可決定輿論的走勢。除非上官云和陸謙想要遺臭萬年,聲望暴跌,否則只要魏君出面保我們儒家,他們就不敢一意孤行,肯定會給我們儒家保留一定的位置。
“所以,事情的關鍵還是要說服魏君,讓他幫我們說話。”
王尚書被王海說服了。
“好,我去和魏君說。”
王海特意提點道:“你記著,和魏君談這件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說我們儒家準備安排進朝堂的是想要支持他的人。
“魏君是一個心底無私的正人君子,你若是說我們準備安排支持他的人上位,以魏大人高尚的品格,說不定反倒是會拒絕你的提議。
“你要告訴他,我們儒家支持他的人都被上官云和陸謙辦掉了,為了讓我們儒家在朝堂繼續能夠發出聲音,我們準備安排一些反對他的主張,但是實干能力很強的儒家弟子為朝廷服務。
“如果換成別人,這種忙是打死都不會幫的。但是魏君不同,以魏君的性情,他不會介意上位者是否支持他,只要于國于民有利,他就會去做。
“切記,務必要按我說的做,否則可能會失去魏君這個強援。”
王海用一個錯誤的邏輯,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王尚書盡管政治斗爭的經驗一般,但是執行能力很強。
聽完王海的提點,他下班后立刻就去找了魏君。
果不其然,當王尚書說出上官丞相和陸總管在借助京察的機會打壓儒家的時候,盡管特意點出了這次被罷官的儒家弟子都是支持魏君的人,但魏君不僅沒有沮喪,反而很正氣凜然的問道:“王尚書,這些人是不是真的過線了?上官丞相京察的結果可否有誣陷他們?”
王尚書搖頭。
魏君立刻毫不猶豫的說:“做錯了事情,理應付出代價。當官是要為民做主的,不能因為他是誰的人,就能夠身居高位。
“這些人支持我魏君又怎么樣?他們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被罷官去職也是活該,我絕對支持上官丞相。
“我魏某人從未想過結黨營私,京察本就是能者上,有問題者下。王尚書,你如果是讓我為這些支持我的魏黨求情,魏某人恕難從命。”
感謝上官丞相,把這些魏黨從朝堂趕走了。
日后知己同學如果想對我下手,來自朝堂的阻力也會減少很多。
更何況這群人還是一群尸位素餐的家伙。
魏君很開心。
自從上次王尚書悄悄傳書告訴他以后儒家在朝廷會暗中支持他之后,魏君就一直提心吊膽。
儒家的歷史比大乾都長,天知道這么多年下來積攢了多少底蘊。
他被這群人支持和保護,找死的難度就更加大了。
魏君正愁拿儒家的這群人沒有什么辦法呢,現在上官丞相和陸總管就主動對他們開刀了。
開的好。
正好把這些人都趕出朝堂,把魏黨一掃而空。
如此一來,朝中支持他的人銳減,真要是有人想對他下手,也會容易很多。
魏君給上官丞相和陸總管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而王尚書也在心里給魏君和自己的爺爺王海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王尚書內心慶幸,幸好自己聽了爺爺的話,找到了正確的和魏大人聊天的方式。
魏大人也的確和爺爺預料的一樣,是一個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正人君子。
魏大人的心目中根本就沒有黨爭,有的只是清白和正義。
如此君子,方值得儒家全力的扶持,才值得儒家上下所有人追隨。
王尚書感受到了魏君靈魂的高尚,也感受到了爺爺王海那浩如淵海的智慧。
所以接下來,王尚書完全按照王海的意思與魏君繼續聊了下去。
“魏大人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讓王某受益匪淺。”
王尚書先是捧了魏君一句,然后繼續道:“魏大人,對于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罷官去職本官也沒有意見。但是大乾不能沒有儒家,朝堂不能沒有儒家的聲音。讓上官丞相一家獨大,讓監察司肆無忌憚的擴充自己的實力,對于大乾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事。”
魏君點了點頭。
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