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弟子匯聚在此,開了一個小會。
王海也在。
作為儒家的老牌半圣,這一次他來京城,皇室以為他是來給他們皇室壓陣的。
但王海自己清楚,他是來給魏君壓陣的。
但凡魏君有危險,他就擼袖子自己上了。
不過魏君沒有出事。
他也就順著皇室的安排,把戲演了下去。
演完戲之后,王海就開始擔心一件事:
魏君會不會對他們儒家有看法?
畢竟他們儒家這一次可是唯一一個堅持對魏君下手的勢力。
儒家推崇的價值觀從來就不是以德報怨,而是有仇報仇。
所以王海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是魏君,恐怕也會報復儒家。
他們聚集在這里,就是在擔心這個事情。
下面的儒家弟子在七嘴八舌的討論:
“雖然這一次我們取得了皇室的信任,也拿到了皇室承諾的很多好處,但是同樣也徹底惡了魏君,魏君從此對我們儒家怕是再難有好感了。”
“我們能和魏君解釋清楚嗎?”
“事實勝于雄辯,我們拿什么來證明我們的立場?”
“整件事情看上去就是我們拿了皇室的好處,然后沒有站在魏君那一邊。如果我是魏君,我也不相信我們竟然是支持他的。”
“哎,麻煩了。”
“不止是魏君會有想法,這一次我們出手還得罪了上官云和陸謙。這兩個家伙如果發起狠來,可是一個比一個難纏。我們儒家在朝堂的實力,根本經不起這兩個家伙的摧殘。”
“說的不錯,如果上官云和陸謙要對我們動手,皇室那群廢物還真未必保得住我們,麻煩了。”
“前輩,你給拿一個主意吧。”
……
王海被這群人吵的頭疼。
主意?
他哪來的主意?
正如之前他們討論的那樣,事實勝于雄辯。
他的心是支持魏君的又怎么樣?
乾帝的心還是支持大乾的呢。
有人真的尊重乾帝嗎?
王海很明白事情要靠做,而不是要靠說這個道理,所以他也沒什么好的辦法。
揉了揉自己的腦袋,王海準備隨便說幾句場面話來鼓舞一下士氣。
然后就看到王尚書從外面走了進來,一臉喜氣。
“好消息。”
王海心頭一動:“什么好消息?”
“我們之前不是擔心魏君會對我們儒家有看法嗎?所以我來之前,特意去拜訪了一下上官云和陸謙,想探探他們的口風,然后就拿到了這樣一段留影,你們一起看看。”
王海拿出了他從陸謙那兒拿到的留影。
作為安全司的司長,陸謙的理念很超前:
執法記錄儀要時刻配備,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比如現在,就很快派上了用場。
儒家的這群人,看到了魏君之前的那番表演。
上官丞相和陸謙都要報復儒家。
而魏君正色道:“上官丞相,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如果你想要驅逐儒家,應該是因為儒家弟子在朝堂為官不及格,而不是因為你們立場不同。我們都討厭皇權的一言九鼎,所以我們不能變成當初我們最討厭的那種人。”
聽到魏君這樣說,不少儒家官員都心頭一暖。
“不愧是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