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我們儒家的在世圣人。”
“這格局,比上官云和陸謙高多了,也比我們高多了。”
王尚書壓了壓大家的討論氣氛:“繼續往下看,魏君的格局可不僅僅于此。”
儒家這群人按捺住性子,繼續看了下去。
魏君問陸謙,進入朝堂的儒家弟子政績如何?”
陸謙選擇了實話實說,他們這群人的政績很好,修浩然正氣,完全值得信賴。
聽到陸謙這樣說,魏君的神情立刻變得肅然起來,給予了他們極高的評價:
“這就是大乾現在需要的官員,這就是百姓需要的官員。陸司長,上官丞相,你們不要只盯著我的安危,更不要只想到自己的面子。認真想一想,我們是因為什么走到一起的?永遠不能忘記,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出發。”
聽到這里,很多儒家弟子都眼眶一紅。
他們被感動了。
同時也被震驚了。
就連王海這個老牌半圣,都感慨萬千。
“永遠不能忘記,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出發?好,說的太好了。”
王海心神激蕩:“不愧是魏君,永遠知行合一,永遠不忘初心。老師當年雖然實力更加強大,但是論個人品性,恐怕還要遜色魏君一籌。”
王海的老師,正是儒家的圣人。
王海是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所以活到了現在,但是也受到了很大的束縛。
準確的說,王海的靈魂其實和學海是綁定在一起的。
他只能作為儒家最后的武器,并不能作為儒家常規的武器。
不過無論如何,他是圣人的弟子。
他對圣人的評價肯定是比其他人要權威的。
儒家弟子,都師承圣人,圣人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都堪稱至高無上。
但是聽到王海說圣人的品性不如魏君,他們竟然都沒有覺得被冒犯。
反而所有人都感覺理所當然。
“圣人當然偉大,但圣人更偉大的是他的實力,圣人教化天下,靠的也是圣人的實力。魏君不一樣,魏君沒有圣人的實力,但他的風姿和品性,卻讓我愿意誓死追隨。”
“我們在擔心魏君會報復我們,而魏君擔心我們因為對他不利而遭到報復。高下立判,高下立判啊。”
“老夫一生沒有服過誰,但對于魏君,老夫實在是心服口服。”
“該死的周芬芳,魏君如果是老夫教出來的弟子,肯定會更加出色的。”
“老周說的是,魏君在周芬芳的教導下都能夠成長的如此出色,如果換成我們親自教導,那就是一個更加優秀的在世圣人啊。”
不少儒家大佬都扼腕嘆息。
對于魏君的吹捧大會,也逐漸過渡到對于周芬芳的批判大會。
不過無論如何批判周芬芳,他們對于魏君的看法都是相同的。
王海當眾表態:“諸位,魏君是我們儒家中興的全部希望。我現在可以確認,魏君肯定能夠帶領我們儒家更加偉大。
“所以雖然魏君總說他一個人拯救不了世界,群眾的力量才是最偉大的,但是他本身就是群眾的一員。
“日后若魏君再有什么危險,我等儒家弟子一定要誓死保護魏君的安全。我沒有魏君那么高的境界,在我的心目中,我的命沒有魏君重要,你們的命也沒有魏君重要,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誓死保護魏君的安全。”
所有儒家弟子都毫無異議。
魏君的表現,完全的征服了他們。
讓他們為了王海去死,他們可能不愿意。
但是讓他們為了魏君去死,他們都沒有意見。
因為他們確定,魏君也愿意為了他們而死。
這種人,值得他們去信仰和追隨。
儒家的力量開始集合,成為了魏君新的保護傘。
而魏君對此還一無所知。
他剛回到家,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
周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