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蘿卜,各有喜好。喜歡宮廷秘聞的,自然沖著天降圣嬰的消息過去,這個話題至少火熱兩天左右,然后很多人發現,其他版面其實也很有意思。
比如說前幾個月的宗親宴,有明確的記載,甚至還有宴會的菜譜。整個宴會描繪得活靈活現,讓看報的人,仿佛也參與了這場盛宴。
比如美食養生,里面描寫了不少瓜果的好處,仿佛說是常吃這些東西,能夠延年益壽,百病不侵的,很多人看完報紙之后,會下意識過去買點回去煮來吃。
比如奇聞異志,真正喜歡八卦的人,最喜歡就是這個。比如說某地某個寡婦家里,每天都有會不同的男人出沒;比如說哪里有一對雙胞胎,但長得一點都不像……之類的……
比如說針對前幾個月,呂布攻打徐州的經過,還有朝廷出兵討伐呂布的細節,喜歡戰爭的少不得要看看,關鍵多少可以學習到一些統兵的經驗。
“說起來,這報紙怎么是白話文書寫?”自然也有士人不滿意,整個報紙的文筆太白,仿佛就是普通的百姓對話,一點文學底蘊都沒有,而且還浪費地方。
比如說一句文言文,幾個字可以引申出二十多個字的翻譯;可若是直接把翻譯寫出來,那么就多占據了十幾個字的距離。很多文士認為,明明可以放入更多內容,結果因為這白話文的行文風格,導致篇幅被很大的浪費。
“這個,小的怎么知道?”下面的業務員也很無奈,上面發下來的報紙就這樣,又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不過可以寫信給報社,據說可以投稿和提出建議!走萬事屋的流程,不過郵費……得自理!”
“好,立刻就寫信,必須要讓那報社了解到自己的錯誤!”自古文無第一,看著這樣的文章都能刊登,尤其旁邊還寫了撰稿人的名字,少不得也想要發表一份,說不得若能長期刊登,也能打出點名聲。
很多人其實意識到,若是能夠通過報紙,讓自己的名字不斷出現,說不得也能混出一個好的名聲,運氣好,說不定就被舉孝廉,然后出仕了。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個金庸……”少不得,很多人也注意到報紙里面的那篇,“行文很白,但文筆倒還可以,關鍵你看這里,用的是七言詩……”
“文風如何姑且不說,這寫得還是很不錯的,看了一次,居然就有點欲罷不能的感覺,恨不得下一期快點來!”少不得也有喜歡這篇的。
“應該是個寒門,平民寫不出這樣的文筆,世家也不會用這種白話文。可問題是,金庸,這個名字誰聽說過?能寫出這樣文筆的,應該不會默默無名吧?”自然少不得有人提問,其實也是心慌,這樣實力的都默默無名,那誰能出名?
“估計原本就已經出仕,只是朝廷官吏那么多,誰知道是誰?也不排除是化名,畢竟估計是拉不下面子寫這樣白話的行文風格,所以只能化名來寫。”自然也有人看出端倪。
“的確,這白話文的風格實在太沒有品味!我們滿腹經綸,不如寫幾篇文章過去,萬一被選用,也能出名一番!”于是有人提議。
“經學文章,沒問題嗎?”自然少不得有人弱弱問了句。
“你傻啊?”有人就指著第八版說道,“你看這里,還有講解經義的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