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被否決,何進等人也加入了沉默的行列,于是朝堂之中,便只剩下了張溫一派人的聲音。
但二月初九,漢帝卻不與眾人商議,深夜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持節出鎮冀州、幽州,而盧植麾下的部隊,由這一年在三河征調的騎士,以及北軍五營一萬多人組成。
盧植不負眾望,二月中旬率軍抵達鄴城,三月初一,便大敗“神上使”張程的十余萬黃巾軍,揮師直撲首義之地鉅鹿的門戶—邯鄲。張角大驚,慌忙從冀州各地抽調兵力,以抵抗盧植的四萬余精銳。
被張角抽調去防守鉅鹿的部隊,包括鎮守南皮的張世元部,由此,固守真定—渤海一線的黃巾軍,兵力銳減至兩萬余人。而且,能戰精兵,不滿一萬。
盧植的斥候探得這一消息,立刻飛馬回報。盧植大喜過望,立刻親自修書一封,請求(命令)幽州刺史郭勛,率領幽州軍南下進攻王大志,不求勝,只求能將張角的注意力分散。
接到軍書后,郭勛皺了皺眉頭。因為幽州的軍政巨頭:劉虞、宗員,都先后因戰事而被捕,前車之鑒擺在這,那他自己,還要不要去蹚這趟渾水?再者,誰也不知道在幽州的各個角落里,還有沒有黃巾余黨在蟄伏,一旦自己率領幽州官軍主力南下,萬一幽州的黃巾余黨死灰復燃,該怎么辦?
公孫瓚獻出一計,他將和劉備、梁禎,兵分三路,同時進攻真定、安國、博陵三地,以求打王大志一個首尾不能兼顧。而郭勛則留守幽州,以震懾群小。
原來,在大量部隊被張角抽調后,王大志為了避免兵力過于分散,而被各個擊破,而丟棄了真定—渤海防線的外圍縣邑,將兵力收縮到真定、安國、任丘、博陵、安邦、石邑、南皮幾城之中,但即便如此,每座城之中的兵力,也往往不過千人,因為除了防守這些城池之外,王大志還需防守這上千里防線上的所有道路要點,以及必要的機動兵力。
而按公孫瓚的計劃,劉備將和梁禎分別進攻,兵力最為薄弱的鎮定、任丘二城。以吸引王大志的注意力,待到王大志派出駐扎在博陵的預備隊后,公孫瓚再親率精兵,一舉端了王大志的博陵老巢。
對于公孫瓚的計劃,梁禎和劉備都表示同意,并且愿意接受公孫瓚的統一管轄,一來是出于交情,二來,幾人也意識到,若在此時鬧別扭,那這場仗,就別想指望在今年之內打完了。而戰事相持日久,恰恰都是幾人不愿意看到的,因為大伙都在等著勝利之后的論功行賞呢。
郭勛見大伙都沒有異議,于是便著手準備軍械、糧草。而這一次,由于有郭勛出面,故而幽州的世家大族,都沒有像上一次那般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刁難,一個月后,足夠七千大軍食用一月的糧草便全都送到了薊城。
而公孫瓚、劉備、梁禎在分配好了軍械、糧草后,也分別提兵南下,向“千瘡百孔”的黃巾軍防線發起進攻。
根據目前所得的情報,任丘城的黃巾軍共有八百人,但就這么點人可遠遠不夠防守任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