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當即下令劉備率領所部兵卒,猛攻尚在移動之中,且前排立足未穩的右翼。
劉備麾下的將士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的戰斗意志都特別堅定——劉備軍的物質條件,足夠嚇跑所有意志不堅的人了。另外,從開戰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但劉備所部的兵馬,卻是一直在養精蓄銳,因此當他們對上立足未定且氣喘吁吁的黃巾軍漢時,戰斗當即呈現出近乎一邊倒的態勢。
王大志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因為官軍的鐵甲步兵正在慢慢從中軍的正前方、左翼向自己的中軍施加壓力,使得他完全無法分兵救援有可能被突破的右翼,但若不救援右翼,萬一右翼又如左翼那般潰敗,那中軍便有被圍殲的風險,怎么辦?該怎么辦?
勝利可能真是一個小姑子,總是垂青年輕的將軍。沒等王大志想出應對方案,右翼便傳來更加危急的示警。
原來,官軍的甲騎具裝在沖垮了黃巾軍大陣的右翼后,竟然直接撥轉馬頭,繞過黃巾軍的中軍,再從后方對黃巾軍拉了足有半里路長的右翼發起沖鋒。前后夾擊之下,黃巾軍的右翼登時被壓縮得如一條脆弱的柳枝一般,然后“啪”的一聲,從中間截為兩半。
“驅散兩翼,合圍敵中軍!”公孫瓚長槍平舉,直指百步開外,那面“王”字青旗,“驅散兩翼,合圍敵中軍!”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對于官軍來說,殺多少黃巾軍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殺死黃巾軍的統兵大將,因為只要能夠殺死對方的統兵大將,剩下的黃巾軍漢便會如失去蟻后的螞蟻一般,忘卻了自己存在的意義,要么鳥獸作散,要么留在原地成為官軍士卒升官發財的功勞。
而一旦不能殺死對方的統兵大將,那么要不了多久,這個大將便能夠再度拉起人數相當甚至多于今次的叛軍,一旦如此,官軍就勢必會在連年的討伐中,耗盡元氣,直至走向無可避免的失敗。
官軍在公孫瓚的率領下,慢慢向王大志所在的中軍合圍,至于兩翼的黃巾殘軍,他們只是格殺死戰到底的,投降的,則交給后隊處理,想逃的,他們也不去追趕。
因此,位于兩翼黃巾殘軍很快就發現,只要自己不再主動招惹官軍,便有活下去的可能。于是乎,活下去的希望在一瞬間,就擊潰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越來越多的黃巾軍漢放下了他們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官軍的仇恨,拋棄了他們對渠帥的忠誠,轉身而逃。
這所有的一切,王大志都看在眼里,但他的臉上,竟恢復了開戰前的平靜,再看不見一絲一毫的恐懼與驚慌:“圓陣!”
“咚咚咚咚”擂鼓的漢子似乎也知道今天是走不了了,于是鼓也錘得格外用力,仿佛這只碩大的牛皮鼓就是他的平生之敵,他死之前,怎么說也要將它錘扁。
老西營不愧是老西營,哪怕明知身處險地,也沒有哪怕一個人轉身而逃,這些來自三山五岳的漢子,默默地轉身,向前或向后,直至確定自己手中的兵刃盾牌能夠護住同伴的身軀,但又不會對雙方的行動帶來絲毫的障礙。
“兄弟們!某無能,不能帶你們回家了,但能跟你們一起戰死,是我王某人一生的榮幸!”王大志聲出丹田,不單是老西營的三千勁卒,就連漸漸圍上來的官軍也聽見了他的喊話。
“天公將軍說過,為建造太平盛世而死的人,永生永世,都能永享太平!”王大志緩緩舉起手中的長槍,然后舞了個槍花,最后將槍背在后背上,“兄弟們,我們冤死的家人,戰死的袍澤,就在天上看著我們,我們可不能給他們丟臉!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