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商業上,經營上的不確定性因素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必要的謹慎性不僅是應付商業交易中內在的不確定或風險的一個必要的、有用的手段,而且將有益于投資者、債務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
“按這樣的說法,公司的內在價值是無法通過財務報表進行正確的反映的。”陳子安想了想道。
“你說的有一定道理。”黃立淳道,“這也是我們嘗試著引入公允價值這個概念的原因!公司資產的內在價值不會因會計準則的變化而變化,我們能做的是盡可能的在報表中反映它的真實價值!”
(本章未完,請翻頁)
“現在財務人員的地位越來越低,與會計準則的無法真實反映企業價值脫不了鉤。”陳子安有些郁結的說道。
“亂彈琴!”黃立淳搖了搖頭道,“這兩件事情風馬牛不相及!”
“事實就是如此!”陳子安淡然道,“從財務人的角度來說,大家會變得愈發謹小慎微,體現到財務管理上就對風險過于敏感,對收益估計不足;從管理層的角度,對財務信息不能完全信賴,在他們心里財務說的利潤和自己算出的利潤就不是一回事。”
“不信的話,您問問韓總和何總,他們心中對于企業利潤的判斷和報表上表現出來的利潤是否一致?現在,很多企業的老板為什么只把財務當成一個算賬的?為什么不想讓其參與經營管理?正是因為財報上的數字對經營決策的幫助不大。如果老板能夠看看報表就能知道自己或者對方公司到底值多少錢,那么財務人員在經營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將會重要的多!”
“好你個小陳,你這是往資產減值損失不能轉回上扣了個大帽子啊!”黃立淳不怒反笑,雖然他年歲較大,但思想上卻極為開明,陳子安今天和他的一番思辯并未引起他的反感和不適,他倒是很希望能聽到這樣不同的聲音。
“照你說的那個邏輯來說,難道我們允許了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就能真實反映公司價值了?”黃立淳微笑說道,“我看未必!財報的價值取決于報表使用者!比如,一臺機床,在發放貸款的銀行眼里,它的作用是貸款抵押物,其“公允價值”是一旦被沒收后能在市場上出售變現的價值。”
“而在企業經營者的眼中,它的作用是在使用壽命內為企業源源不斷地產出商品、帶來利潤,它的“公允價值”應當是其所能額外帶來的現金流量的現值;在稅務機關的眼中,它的作用是抵減企業的應稅利潤,它的“公允價值”應當是依據稅法計算的攤余價值。”
“試問,一張財務報表又如何能同時反映不同口徑的“公允”信息、滿足不同的報表使用者需求呢?”
“你所謂的財務人員地位下降!我看啊,是咱們對財務工作的理解不夠!大多數的會計依然還停留在記賬階段,因為,按照咱們華國目前的現狀,可能連基本的記賬工作都還處于一個發展階段,更談不上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出謀劃策。”
陳子安聞言,有些沉默。
華國這些會計界的老前輩確實還是有兩把刷子,有些理論倒是解開了他心中的一些謎團,看樣子,天下英雄不可小覷啊!
姜還是老的辣!
見陳子安不再爭辯,黃立淳也是有些得意,小子,跟我比,你還嫩了點!
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還是按照了現世之中的軌跡確定了下來。和滾滾的歷史車輪相比,陳子安的這點爭辯之聲,微不足道,并沒有翻起太大的浪花。
準則修訂工作繼續進行。
有了這一次的思辯,大家的思路都打開了不少,在后續幾個準則的討論之中,也迸發出了不少思維的碰撞。
但無一例外的,都遵循了現世之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