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邊緣,兩個分隊46名士兵匍匐在簡易的射擊掩體后面,機槍手們架好了1.4PIR也即9mm口徑的水冷機槍,步槍手們使用的是同口徑的KT半自動步槍,兩者使用相同型號的子彈,不僅簡化了后勤負擔,也利于戰場上的戰術配合。
一切都是為這場量身定制的游擊戰做準備。
3名前去誘敵的洛林游擊戰士,騎術不錯,用的又是最好的馬匹,即使如此,在持續奔行了二十多里路之后,他們還是漸漸被身后的追兵拉近了距離——只要燃料充足,敵人的戰車可不會疲倦!
高高的樹杈上,魏斯放下望遠鏡,瞇眼觀察前方敵情。片刻過后,他低頭對樹下的傳令兵說:“敵人派來了9輛戰車,3輛在前,6輛在后,相隔不遠,我們把敵人放近了再打……告訴所有人,一定要沉住氣,沒看到綠色信號彈,誰也不許開火!”
傳令兵是個剛滿18歲的小伙子,身材瘦弱,但跑得很快,人也機靈,擔當這個角色恰如其分。
3名騎手進入樹林,在同伴們的指引下來到了魏斯所在位置。他們翻身下馬,其中一人疾步走到樹下,仰頭報告說:“上尉,行動很順利,我們射殺了3個諾曼士兵,把敵人的機動部隊引出來了。”
戰斗即將開始,繼續呆在樹上雖然可以獲得良好的觀察視野,但也相應增加了中彈概率。魏斯旋即下了樹,對這名滿臉褶皺的“高齡”預備兵說:“辛苦你們了!”
“只要能痛擊諾曼狗,再累再苦也值得啊!”
但凡參加過上一場大戰的聯邦軍人,十之**會將諾曼帝國的軍隊蔑稱為“諾曼狗”,而這位年過五旬的老兵,的確是那場戰爭的親歷者,只不過有些不太走運——戰爭持續了五年,他在聯邦軍隊也待足了五年,上戰場的次數寥寥無幾,而且既沒有負傷,也沒有立功,就這樣以大頭兵的身份應征入伍,戰爭結束時毫發無損地光榮復員。盡管大戰期間“碌碌無為”,但這并非他個人懦弱無能所致,在五年的服役生涯里,他接受了正規且嚴格的訓練操演,掌握了步兵應具備的一切軍事技能,如此扎實的功底,完全可以勝任士官角色,卻因為年齡的界限而被踢到了二級預備隊,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在派去誘敵的這個三人小組當中,這位老兵擔任的是觀察指揮員,射殺三名諾曼士兵雖說也有他的一份功勞,但終究不是他親手所為,如此,他的斃殺敵軍的數字依然停留在可憐的零記錄上。
但軍人對戰爭的貢獻,不應局限于冷冰冰的殺敵數字。
魏斯一字一句地對他說:“這一仗若勝,你們當為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