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分數能拿的我們都已經拿到了,我覺得我們應當挑戰的是加分項目。雖然給人的感覺這些加分項很難完成,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專家們搗鼓出的加分項不是很難完成,而且非常非常難完成。甚至給人感覺是吹毛求疵。事實上,如果能夠拿到這些加分項,也確實意味著參賽作品達到了非常高超的水準——魏斯之所以認同這些加分項,是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標桿作用,畢竟在他的設想里,這種比賽應該每一年或者每兩年舉行一次。這次的加分項,便是對下一次參賽作品設計思路的一個風向標。
在三大加分項里,第一項便是在限定的時間內通過復雜的S型彎道。這要求參賽車輛有很強的操控性。在他們之前的測試中,即使老練的司機駕駛普通的輪式車輛也很難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這一段路,何況是笨重的履帶或是農用輪式車輛。第二個加分項是要求參賽車輛瞬時的速度達到每小時160里,這幾乎是最初的飛機飛行速度,對于目前的小汽車和卡車來說,在極致的空載狀態下有可能達到這一速度的,對農用機械來說,這是個難度極大的挑戰。第三個加分項,對穩定性的極致要求,或者說是一個趣味項目,它要求在車上放一個不被固定的水杯,越野過程中水杯不能倒,灑出來的水不能過半。以當前各種車輛的性能,別說是農林機械車輛,就算是高檔的汽車也做不到這一點。所以,這三個加分項的30分對參賽者來說成了一種只能仰望的目標。
加分項的做法早已經公告,在場每個人都很清楚,大家之所以不提,是因為覺得沒有拿分的可能性。此前已有一些隊伍進行了嘗試,結果沒有一個能夠達成。
于是,魏斯將問題拋給了左森:“你有什么具體的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我設想過一種可能。”左森說道,“如果我們把這樣運輸車所有的額外的部件都拆下來,只剩下發動機、傳動器、懸掛系統以及必要的外部框架,重量上可以減輕到極致,這意味著機動性在理論上也能達到極致。我們只在油箱里保留所需要的最少程度的油量,然后進行一次瘋狂的沖刺,160里的極限時速不是沒有可能。”
“這是其中一項我們可以嘗試的加分挑戰,而另外一項,我個人建議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再進行嘗試,因為這是一個規則上的小小漏洞……每個人知曉之后都有可能去利用它。我想,這里應該有人知道什么是平衡器,準確的說,是瑪格萊特平衡器。就是上個世紀那位偉大的工程師所發明的,能夠在載體顛簸一定程度的時候保持平面的穩定。這樣的話,利用這個小玩意兒,我們是有可能拿下第三個加分項的。當然了,這最后一個辦法可能會引來一些爭議。如果有人提前使用了瑪格麗特平衡器,評委組可以宣布這種漏洞是無效的,而當我們最后一個使用且使用之前沒有人使用,以州長官的影響力,應該可以去裁定它有效。”
視線焦點一下就聚集到了魏斯這里,他是主辦方,不是裁判。評委專家們會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如左森所說,他可以施加一定的影響力。這是鉆了規則的漏洞,是選擇絕對的公平公正的選擇還是選擇照顧自己的隊伍,如同天平的兩端,不可能兩者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