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戰爭相隔時間極短,但時代卻是在變化的。就兵器的技術來說,諾曼人研發并裝備了更加靈巧和多用途的飛行艦艇,并且大量裝備的各式飛機,這使得他們能夠隨時為地面部隊提供更加強有力的空中支援,也相應增加了的敵戰區游擊力量的生存難度。如果說之前的洛林游擊戰爭難度是地獄級,那么現在算得上是深淵級。
何為深淵,那便是在地獄向下都無法看到底部的可怕存在。譬如,在上一場戰爭中,游擊分隊偷襲一處相對偏僻的諾曼軍營,敵人的空中支援差不多要半個小時才能到位,而今即便在遠離城鎮的地方,幾乎不需要一刻鐘的時間就會有諾曼人的空中力量出現,半個小時之后會有足夠規模的空中力量趕來。這就意味著留給游擊隊解決戰斗和撤退隱蔽的時間縮短了一半。
另一方面,諾曼人在洛林派駐了更多的部隊,這些部隊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一線戰斗力量,大部分是新增入的預備部隊和由老弱殘兵組成的安防部隊。雖說這些后備部隊和安保部隊戰斗力較一線部隊相去甚遠,更不要跟精銳的陸戰部隊相提并論,但他們畢竟是正規的軍事力量,即便單兵戰斗力有限,戰術素養以及裝備的優勢擺在那里。上一場戰爭中,諾曼人不得不啟用的洛林地方安保部隊,相較之下,這些由諾曼人組成的武裝力量顯然更加的可靠。
回想上一場戰爭中的第一次洛林游擊戰,前前后后所持續的時間長達一年多。有過光輝歷程,而后陷入了漫長的低谷。事實證明,僅靠洛林民眾的力量,加上為數不多的來自后方的支援,難以在諾曼人的鐵蹄下長久維持,甚至,每堅持一天都需要付出莫大的勇氣和意志力,而這一次,魏斯和他的伙伴們也同樣承受著空前的磨煉。
半年來,諾曼人不斷從西和北兩個方向侵入聯邦境內,在東線也一度開辟了多個橋頭堡,然而聯邦的底蘊是諾曼人無法征服他的天塹。隨著時間的推移,聯邦軍隊越挫越勇,聯邦境內的資源和工業力量也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為了摧毀聯邦境內的工業生產,諾曼人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規模空襲,然而聯邦空軍抓住為數不多的機會實現了翻盤,在兩場重要的戰役中大幅度的削弱了諾曼帝國的航空力量,而在戰爭初期,聯邦軍隊對諾曼帝國境內的戰略目標實施了長達兩個月的戰略轟炸,也讓諾曼人損耗了不少元氣,這半年來,諾曼人并沒有挺進聯邦的腹地西線,他們在奧城一帶遭到了聯邦軍隊的強力阻擊。
在北線,諾曼人和威塞克斯的聯軍掉進了聯邦軍隊的圈套,在瓦拉戰役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利,他們的戰線也一直停滯在邊境以南大約400里的區域。
在東線,諾曼人的橋頭堡雖然在戰略上讓聯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但是這些橋頭堡的維系同樣耗費了他們極大的人力和物力。在這場異常激烈的消耗戰中,諾曼人敗給了漫長的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