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金兀術和岳飛在西線對峙,東線順昌解圍,局勢稍有穩定,趙構的老毛病有犯了,便又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向岳飛傳達詔命,諭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
就是明告訴岳飛對付金人要見好就收,重點還是要防范開平軍。此時岳飛已率軍開至德安(湖北安陸)。岳飛向李若虛陳述他恢復中原的謀略,李若虛素主抗金,他不顧矯詔之罪,主動支持岳飛北伐。
岳飛隨即揮師北上,在六月、閏六月間,張憲的前軍攻下蔡州,王貴的左軍在京西路連克魯山等縣城,統領官孫顯也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打敗金兵。
張憲、傅選又大敗金將韓常,順利收復潁昌。王貴、徐慶隨后和張憲會師,繼而收復了陳州。中軍統制王貴所部也在閏六月底和七月初接連攻下了鄭州和西京河南府。
與此同時,呼延通部將王勝收復海州,大軍到了亳州駐扎也對金人形成巨大的壓了。
岳飛一直在聯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實施“連結河朔”的策略已有很多年,此次派往京畿路的、孫彥、梁興、董榮等義軍首領負責在太行山區和京畿,京西等路組織當地忠義民兵,在后方配合岳家軍作戰。
汴京周圍的許多州縣的民間抗金力量也紛紛揭竿響應,截至七月初,曹、懷、衛、孟等州都被攻克。至此,岳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兀術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面包圍。
不意正值此時,朝廷詔命張俊撤回江南,又下詔駐屯應天的劉锜向江南調移。岳飛接連上奏,請求友軍支援,“伏望速降指揮,火速并進”,沒有得到朝廷批準。
岳飛的人馬大都在東西兩路,張俊和劉琦一撤走,立刻將孱弱的中路暴露了出來。
金兀術得知駐扎在郾城的岳飛兵馬不多,用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樞。
七月初八日,兀術與龍虎大王完顏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聶兒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金兀術用“鐵浮圖”為主力,正面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拐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
岳飛令剛剛回到偃師的岳云率背嵬軍和游奕軍騎兵迎戰,往來沖殺,并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拐子馬”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金兵。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這時,金兀術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于臨潁縣。
十三日,大將余化龍率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騎兵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余化龍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金兵只好退出臨潁。
郾城之戰后,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兀術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岳云分率精騎與金軍戰于潁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
潁昌之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余匹。
金兀術一連數戰損兵折將,不得不退還開封,接連的失利使他哀嘆:“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金軍大將韓常也不愿再戰,派密使向岳飛請降。岳飛為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