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鷹在山下!”
葉秦獨自一人站在影院臺上,獻唱一首主題曲。
在熱烈的掌聲中,緩緩退場,第4天的路演終于結束,上一站在羊城,現在是在這個鵬城站。
所幸,高漲的票房成績,帶動宣傳團隊的熱情,劉師師、吳晶等人哪怕再疲倦,都有一股斗志支撐著。
毋庸置疑,那就是干翻《武俠》,替晶哥出氣,怎么著吳晶也算二番!
“彬哥,《武俠》多少票房了?”
從影廳里走出,葉秦隨口一問,得到的答復是5400萬。
甄子彈依然扯著《繡春刀》的“新武俠”不放,不斷制造話題,死死地咬著。
至于暑期保護月其他國產的10部左右電影,基本在老大、老二的打斗中,全部殞命。
票房慘淡到,院線迫不及待地下架騰出排片,把場次分給《繡春刀》、《武俠》、建字開頭電影,前兩個是生意,后一個是任務。
建字頭的電影,并不會影響它們,因為向來不是排片多票房就高。
因為排片也講究時間段,類似午夜零點場,都是垃圾時段。
重要戰略陣地,是黃金段時間影廳場次的爭奪。一般而言,一部影片如果垃圾時間排片很多,往往是某個院線自家投資的片子。
比如光線傳媒,4月份上映的《B+神探》,郭舞王主演,撲的不行,但是光線明確規定需要每個影院保證特定的場次,為了應付差事就把垃圾時間排這部影片。
當然,也有貓膩,比如“幽靈場”,往往是午夜場沒人,但購票數據顯示場場爆滿!
制片方、發行方不會從中分取票房利潤,只是為了刷票房數據,院線則從中拿一部分好處費,往往只是電影票面價格的1/10。
電影票房的水很深,一般的萌新把控不住。
“葉子,可不可以給我簽個名?”
“師師,這邊,這邊,能不能跟我合影?”
踏入到大堂里,苦苦等候的粉絲們一擁而上。
葉秦還能怎么做,當然是實力寵粉,要簽名給簽名,要合影給合影,粉絲老爺們多可愛。
“葉,葉子,有件事,我要跟你舉報。”
突然間,從人群里躥出一個戴著眼鏡的妹紙,她展開一張折疊的電影票,明面上是一張《繡春刀》的票子,但赫然被涂涂改改——
電影的片名手寫改成《武俠》,影廳放映地也從“6號”改成“7號”。
我艸,偷票房?!
葉秦眉頭緊擰,雖然前世吃瓜見過這種事,親身遇到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但一想到大環境如此,不稀奇,一想到是甄子彈的電影,更不稀奇。
《葉問》系列都鬧出過票房造假,買票房、偷票房,《武俠》嘛,相當正常。
維持自己功夫巨星的牌面嘍。
只是葉師傅,拳不是這樣打的,票房不能這么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