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指揮部這邊為了實現小行星“半位面化”,要快速攻略地核區域,哪怕是最理想的情況,對面也最多落后一個節拍,很快就會有孽毒活體和域外種過去阻擋干擾。
至于會調動多少,就要看空天和地面戰場的牽制力,還有對“蟠魔”、“燈塔”甚至是“夢神孽”等大君級強敵的限制了。
而這類限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到“清凈無憂”。
羅南的思維很清晰,蒙莘尉官更不必說,她微微搖頭“總要多一些思路,實驗室里多留一些余地,戰場上也許會收到意外驚喜。嗯,僅限于這類無人設備。”
“思路的話”羅南手伸向之前那些可塑性極差的物料,挨個觸碰了一下,問道“這里有幾個是地核區域原本就有的材料也許因地制宜會比較好。”
他這么說,是看到了那些物料中有一些巖石礦物之
類。有的過分堅硬,有的又干脆易碎,可塑性當然是很差,但是可塑性并不是“捏泥人”的關鍵指標。
事實上,如果只是進行偵查反饋的話,是不是“泥人”形狀并不重要。
羅南“捏泥人”本來就是為機動五連成員測試“不動陣”,而現階段在地核區域,“不動陣”應該還要測,但不一定要具體到人吧
他裹著雙層裝甲的手臂,輕松捏碎了一塊巖石物料,順勢有幾枚“切分儀”投入其中。
隨后羅南的手指在操作臺上敲了敲,這些大小不等的碎渣便在操作臺上起伏跳動,混亂不堪。
只震動幾輪,材質與之完全不同的切分儀也沾染了一層塵灰,一眼看過去都不太能分辨出來。
羅南就此停止了敲擊,可是操作臺上的塵灰沙礫并沒有因此停止振動。相反,它們似乎是受到了無形磁場作用,時而振動時而豎起,有時還有小部分塵灰懸浮,但總體的運動趨勢卻是由混亂慢慢的轉向協同。
到最后,這種趨勢本身都顯得格外醒目,就像是一個沾滿了塵土、其本體卻未顯現的透明爬蟲,趴伏在操作臺上不斷蠕動。
羅南就問“這樣的形態可以嗎”
蒙莘尉官先看他一眼,才又盯住操作臺“這是”
“算是超構形理論的基礎應用。”
“幻想學派的核心理論”蒙莘尉官對此顯然是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就是不知道是此前的積累,還是這十
幾個小時新做的功課。
“嗯哪,幻想學派最擅長的就是超構形理論,也就是從物質層到生命層,再到幻想層的連續躍升。幻想層不用指望了,生命層也太復雜,不過找一個近似還是可以的。”
其實羅南早就想用這個了。
他在地球本地時空,在蒂城海灘上,用無生命的沙子,做出來“蠢沙”那樣的造物,后來又幫著章瑩瑩,圍繞著“蠢沙”做了一連串研究,近期還和吳的項目成果做了幾輪對接,絕對是“準范式”成果積累最深厚的課題之一,可以應對多種情況。
羅南就賣力推銷“也許我們可以模擬出這樣一種類生命種群模式。隨散隨聚,通過周邊環境刺激,逐步成形,進入躍升或半躍升狀態。當然,也可以先在實驗室里做出來,再放生到地核環境中做測驗,對應調整。唔,具體的續航,也要測一下”
畢竟沒有磁光云母賦能,羅南也想看看,沒有這個前提,效果會有怎樣的變化。
“難點呢”
“難度最大的就是前期要保證切分儀寄存在其中,有足夠的磁化時間。”
“在里面,切分儀還是很醒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