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東西更像羅南在“測驗時空”中捏出來的那些“泥人偵察兵”。
有一定的行動模式,看上去活潑靈動,似有智能,其實都是成型前預設的反應機制,是一種復雜的“范式”或“準范式”設計。
只不過“爛嘴猿”的設計更高明些嗯,高明得多,羅南此時就覺得,完全就是炫技的程度。
畢竟這玩意兒不可能像真正的“遺傳種”那樣,在這個投影時空留下自家血脈,有關基因設計似乎也沒有留下這方面的可能性。偏偏還要挑戰難度,按照“遺傳種”的模式來,不是炫技是什么
可是,這是誰的作品呢
又是怎么進來這里的
羅南看云層下方的“燎原大火”,顏色倒有點兒像,除此以外,也看不出什么勾連。
其實,他思維真正勾連到的,是另一個可能。
稍稍沉吟片刻,羅南發出指令“葵姨,幫我接吳珺。”
隔著時空屏障,還是葵姨轉接更順暢。
電話很快接通,羅南沒有客套,直入正題“珺姨,爛嘴猿的基因組設計,披風能做得出來嗎”
還是問得太直接了,對面愣住,不知是沒有反應過來,還是在快速思索有關可能性。
羅南則忍不住再提醒她“是你說的圣物披風、那個人體格式和數據結構項目、用霧氣迷宮的領域碎片拼接起來的專用計算機。”
又隔了兩秒,吳珺才回應,聽得出來,語氣非常慎重“羅先生,我使用的披風并沒有人體基因組設計和調整的功能,只是啟靈、覺醒的可行性方案,但是,但是”
她有些猶豫,羅南替她說下去“但這種可行性方案是基于什么參照標準,對你們這樣的使用者來說是黑箱,對吧然而這個項目的終極目標不就是建構人體格式和數據結構嗎最終成功了沒有”
吳珺這次回答得極為肯定“沒有,項目無限期停止了。”
也對,如果成功了也沒這么多事兒。
按羅南現今眼光看,這個研究方向分明是朝著“布法”設計去的,應該是具體到“自我格式”,也就是奔著“黃金細胞”去了。
他還懷疑,吳珺的“分布式畸變基因網絡生態”也屬于這個方向。畢竟畸變生態是地球繞不過去的環境和社會基礎,自我、社會、天地三重格式也不可偏廢。
當年爺爺的荒野實驗室也就是剛起了個頭吧。
可是現在看爛嘴猿,最起碼在基礎設計和操作層面已經很有水準了。
羅南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從構形設計審美的角度看,他也是非常認可的。
他覺得這種設計很扎實,能夠隱約看出一些基于現實的修正和調整,很有參考價值,不是那種“去掉大拇指”的超高端思路,他能從學到不少東西。
若能還原一二,別人不提,墨拉那個“冗余人”多半是要羨慕的,死巫、山君也要怦然心動。
所以問題來了,“爛嘴猿”與“披風”能掛上鉤嗎
陡然將二者做個聯系,好像有些牽強,可這里是云端世界哎是父母在北岸齒輪留下來的、通向霧氣迷宮的中轉站,在羅南的情感天平上,這里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霧氣迷宮。
他可以面不改色地將大批人馬帶往霧氣迷宮,順便演示一下“手搓新位面”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