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院長已經考慮到這個,所以“地震儀”就是一種專用計算機,降低了硬件要求,摒棄了無效干擾,但又沒有排除掉干擾中可能有用的信息流,只盡可能發掘、強化單一側面,結果就顯得格外清晰。
羅南閉上眼睛,“地震儀”不會給他什么直觀感知,就是簡單結果的堆砌。
這和“嚙空菌”初級意識無理性認識,完全形象化的結果正好反過來。
他倒是需要將兩邊的結果,與他最熟悉的感知網絡做好對應結合。
時空地震的發動是很頻繁的,甚至還超過普通地震在地球上的發生率,正因為其頻繁,當羅南對它們有一個相對全面的把握時,也就很自然地標識出霧氣迷宮與地球本地時空的相對位置和作用關系,還有具體狀態。
羅南就發現,他當時信口一提的形容竟然很是妥當
像貓。
是的,像兩只仿佛液體的、摟抱在一起的貓,完全是不規則的形狀。
時空地震便如毛皮上蓄積的靜電,離合之間,冷不防就會發生,噼啪作響。
要說時空本身并無意識,也無好動、安靜的差別,可在這種狀態下,兩邊時空就顯得頗為躁動,好像都不舒服。
“地震儀”沒有留出深藍世界的位置,羅南準備和萬院長提一下,更新設計。
但他還是隱約能夠察覺到,“深藍世界”也差不多就是這個狀態
三只貓擠在一起,確實很難消停。
然而是什么讓它們擠在一起,不向外分張的呢
羅南想到了“破爛神明披風”披風覆蓋下的三只小貓
羅南失笑,那他算是小貓身上的虱子或寄生蟲,穿過皮毛、血肉和骨架,在它們之間來回穿梭,看著它們彼此擠壓,甚至血肉粘連在一起
此念一出,險些萌化的背景,驟然變得陰森可怖起來。
但這仍然是一個思維框架,未必就趨近真實。
羅南的注意力重新落腳到更現實的“時空瘢痕”處,現下大約可以比作兩只“小貓”之間的貫穿傷。以二者結構關系而言,實不應該長時間存在,畢竟它們正持續進行一定程度的相對位移。
如果存在,就應該有什么將其固定住了。
一號和二號地洞就是這樣。
尤其是“一號地洞”,是羅南一手造就,那里有他打下的“規則鉚釘”,使得兩邊“創口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總會對接在一起。但那也是有時限的,后來是公正教團也來插一手,一本正經將其視為通向“真理之門”的捷徑,這才維持至今。
“二號地洞”則依托于“百峰君”與霧氣迷宮那個巨大“餌物”之間的聯系。
至于金不換戰場遺址這處“時空瘢痕”,就不好說了。
現在基本可以確認,這邊不是地球本地時空的“自扭曲”結構,大概率與其他位面相通。
而且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是沒有,或者說沒有完全固定住。
可是,對面是哪里
霧氣迷宮具體的點位羅南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