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短短一句話,卻是多少人多年分析、斟酌,最終得出的結論。
當年那年悶頭闖進“十三區”的奴隸礦工,其實并沒有特別強力的人物。遭遇持續追捕獵殺,大部分時間只顧得逃命,縱使后來逃出生天,更多還是僥幸。他們腦子里根本沒有“十三區”的概念,也不知道怎地就逃回到地球,對于“始終”沒放過他們的“追獵者”,很難得出清晰認知。
要么是人,要么是機械,要么是人和機械的雜揉體沒有別的。
可此“追獵者”,是不是彼“追獵者”,他們無法確認。
何閱音在隨后的注釋中給出了更關鍵的證據。
在逃亡后期,這些幸運兒能夠“以戰養戰”,在那般惡劣環境下,偶爾反殺“追獵者”,奪其裝備甚至是義肢、機芯為己用,在惡劣條件下完成自我改造,不論有無后患,這種“通用和適配性能”,是深藍世界放出的技術體系一貫缺乏的。
尤其是實物裝備的解析,能夠看出,典型的量產工藝,技術類似,兼容性卻更好。
李維可沒那么大方。
何閱音繼續給出一些結論和推論
第一,深藍世界的“石殼太陽”礦區內部,確實存在一個“十三區”,但內外分界線并不是那么清晰;其范圍與“石殼太陽”體積不成比例,至少在那些“幸運兒”的感官上是如此。
第二,“十三區”存在防御和清除機制,對闖入人員懷有深重敵意,進行無溝通的追捕獵殺。
第三,“十三區”與李維方面存在一些相似點,都具備超出地球水準的形神改造技術,且前者能夠兼容后者。
第四,“十三區”的“追獵者”中有改造人,可這個人力資源的來頭很微妙,是之前陷進去又被繼續改造控制的“奴隸礦工”,還是另有來路,無法確定。
羅南一條條看下來,并沒有看到何閱音,或者說是“竹蜻蜓”方面給出的綜合性結論,或許是他現在的權限還不夠,又或者對方給他留出自我判斷的空間。
想了想,羅南抬頭問何閱音“類似事件,只發生這一回”
墨拉雖未看到何閱音的注釋,判斷力卻還在,知道羅南是說什么,先笑起來“有前車之鑒,就算再有幸運兒,也不會去自尋死路了吧。”
何閱音似也是苦笑,微幅點頭。
果然還是“移交”了。
所以也怪不得會有“竹蜻蜓”這種派系,在李維陰影覆蓋下,地球傳統軍政勢力行事風格委實一言難盡。
對墨拉、何閱音給出的資料,羅南也沒有輕率得出結論。
他又重頭看了遍,這回主要是墨拉的基礎信息和內幕信息。
“確實比上次來得詳細我回頭細看,有什么問題再聯系。”
羅南準備結合“大通意”和“嚙空菌”對深藍世界的滲透進程,逐一對照勘誤,后面有的是使喚墨拉的地方。
看不出來墨拉是否清楚這邊的打算,她面上是松了口氣,還向何閱音拱手道謝
“閱音師妹拾遺補缺,有勞了。”
何閱音全無回應。
羅南也不說破,將資料收起,轉而又去問墨拉“剛剛你說到那什么合作項目”
“畸變時代大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