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是信息結構形式存在還是已經下載到了“正式載體”中又或者等著一個最好的機會
羅南按住口鼻的手掌向上移動,按住腦門和大半張面孔。
腦宮內,外接神經元如電光般游走,有那么一瞬間,羅南都想將它硬生生抽出來。
可最終羅南還是搖頭
這種事情不可不防,可是他還是更相信客觀現實哪怕真的成為了“上載者”,梁廬下載到羅南這邊,奪舍重生的最好機會已經錯過了,永遠錯過了。
按照“上載者”這條思路,梁廬“上載”完成最遲是八零年以自家頭骨完成“淵照”機關之后,還有相當可能是八零年第三次交鋒之前。至今最少也有十七年時間,已經足夠他恢復相當的實力,對李維、屠格造成威脅。
然而并沒有。
或許,他和武皇陛下一樣,上來就是三十年耐心發育可武皇陛下也早早在地球上投資經營,積攢力量,存在感極強。
梁廬甚至沒有痕跡留下。
唔,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對。
羅南注視著“動態時空地圖”聚焦的萬院長,后者仍舊在窗邊思考問題,偶爾看一眼房間里嬉鬧答題的孩子們,笑著為他們解疑釋惑,對這邊的關注并無感應。
這樣活生生的、擁有喜怒哀樂、具備迷惑和追求的人,臨時載體
還有,“上載者”的臨時載體很沒有必要啊
要知道,梁廬那個時代,天淵帝國是掌握了“上載者”技術的,雖然用得少,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無論“上載”“下載”,都是有非常明確的技術標準的。哪怕是一個“血肉載體”,用克隆技術做出來就是了,而且也沒有聽說,“下載”之后還能臨時離開的。
與“載體”形神框架融合適應之后再抽離,多此一舉還危險,如果這么輕松隨便,“思想星團”何必再辛辛苦苦開發智械和無機生命技術,組成“三件套”中央星區早就是“上載者”的天下,六天神孽也必將輕松壓過諸天神國,抗衡古神,將天淵靈網據為己有了。
所以,將這個“臨時載體”扯到“上載者”體系中,很別扭。
倒是“往生神器”“往生之門”這樣的陌生概念,更匹配“實驗”“臨時”之類的字眼兒。
這就涉及了“動態時空地圖”的制作目標和主題
也許,梁廬制作地圖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研究“往生神器”和“往生之門”
他找到地球本地時空就是為此或者到這里之后發現了這些
這幅“地圖”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
羅南越想越對頭通過“外接神經元”就可以完成的“上載者”技術,特地標識一個“臨時載體”顯得多余,可如果是“往生實驗”的“臨時載體”,就說得過去了。這樣“往生之門實驗”也就有了邏輯支撐。
所以,“往生神器”代表了一種表面類似于“上載者”技術,其實本質不同的東西
羅南一邊思索,一邊以意念觸碰“先行者”的標識,想從中獲得更直接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