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還真是柳學志、梅洙這些長年在高能中心工作的人物,對里面的事務了解得透徹,知曉其中的門道。唐立也是在這個場上才知道,他瀏覽過的一些工作內容,看似簡單平常,里面說不定就埋了一個深坑。
比如,現場正在討論的,與觀測、篩選“高能潮汐征兆”相關記錄高度相關的“核心設備維護管理”,那里面的“核心設備”,其實就是“開墾團”在地球建造的淵區監控設施。在東七二五區,只有一個,也就是西邊城郊分界線的標志性建筑“血月勾”——聽上去很簡單對不對?
但如果按照這種思維去分配人力物力,就只有被坑死的份兒。
事實上,“核心設備維護管理”是要算總賬的。全球1200個分區,就有1200部核心設備,可這上千個分區里面,有七八百個是無人區或者人員極其稀少,尤其那些在大洋之上、荒漠深處的,哪怕是到了22世紀,環境也高度惡劣,更不用說還有幾輪高能潮汐之后,催化的海生畸變種威脅,這些又該怎么處置?
對“開墾團”來說很簡單:
于是,二十四個大區及下轄分區,都有攤派任務,需要定時不定時前往環境極端惡劣地區,維護設備或驗證、處理、反饋與之相關的突發事件。這可要比處理本地非法改造和畸變強化的犯罪事件,又或者刺殺反抗軍、邪教首領困難多了。
哪怕每次出這類外勤,大區高能中心基本都要派人指導、幫助,也不至于說每年每次都把最要命的任務安排到你頭上,可這些年綜合下來,該項任務執行人員的死亡率、傷殘率仍然居高不下。
這里面實在有太多可說道的了。
柳學志副局長看上去有些喝多了,正扯著梅洙一起聊當年事,要比平日里外放得多,說的就是這個天坑業務。
“92年,還是高能潮汐尾巴呢,任務發下來一看,整個中心都毛了。嗯,要去那什么凱爾蓋胡,我哪知道那是什么鬼地方,結果一察地圖,好么,高來高去走直線,8500公里!差一步就給扔到南極洲了……”
年逾半百,但看上去仍是個帥氣中年的梅洙,和他一唱一和:“哎呀,那就是南極洲!”
“你清楚你為啥不去?”
“91年難道不是我?那可是潮汐強度最高的時候……”
“91年你飛了兩千公里不到,這邊可是快九千了!”柳學志看來真喝高了,拍著桌子嚷嚷,這種模樣才比較符合他膀大腰圓,仿佛健美先生一般的形象,全不見日常時候的沉著老練,“最后是我,還有朗金,差不多是給綁上了飛機,到上面一看,唉喲,大區中心那位專家,臉比我還白呢。”
滿桌哄笑,只是這里面,有笑得開心的,也有笑得尷尬的。
唐立不動聲色環視一周,有些話不用說透,他也就明白了:
有這樣一個天坑工作存在,每年分區高能中心安排人員執行,在領導層都不啻于一場短兵交鋒。
且不說你有要保的人,我也有要保的人,這任務原則上可是要有一個分管領導帶隊的,自家的性命還在里面呢!
更要命的是,大區分攤任務也沒有什么固定規律,除了定期任務,還有臨時情況,基本上看不出大年小年,致命和非致命。去年你拍桌子瞪眼睛,說我這邊有事,抽不出人,別人也讓了,可說不定碰上的是小年,也就安安穩穩回來了。
今年你繼續拍桌子?
當然,厚著臉皮繼續拍也是可以的,這種時候,基本上沒什么道義、交情好講。
而這也就注定了一個結果:高能中心領導層,彼此之間不會太和睦,在這邊干久了,攢下來的說不定就是生死大仇。
也怪不得流動性這么高呢。
唐立又瞥了眼剛被柳學志提到的朗金,才知道這位曾經還當過運行辦主任,這個科室全稱是運行監測反饋辦公室,正是負責觀測、篩選、驗證“高能潮汐征兆”相關記錄的,算是高能中心的核心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