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幾秒鐘的時間,長尾蜥蜴就撲到了“熔巖島”存在又消失的區域。
隨即便捕捉到了這邊剛剛扭曲、還未完全平復的時空結構蕩漾的波紋,若有若無,單從隱蔽性的角度來看,很高明了。至少羅南沒有發現“淵區”有明顯動蕩,至于是否能逃過“開墾團”遍布淵區的監控系統,還要等唐立那邊的運行處資料。
別說沒有,就是有,只要“高能潮汐征兆”記錄的優先級不高,只是常規響應,就有相當大的概率,徹底瞞過“開墾團”——前提是,這并非“開墾團”的陷阱。
羅南也只捕捉到了這點兒痕跡。
接下來兩分鐘時間,他驅使長尾蜥蜴,在這片軟爛高溫巖層中繞圈兒,但再沒有新的收獲。
羅南并不著急,他讓長尾蜥蜴跳出來,就是因為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以及對應的措施。
已經到了這一步,淺嘗輒止是沒意義的。
于是,長尾蜥蜴體內,響起了一輪仿佛工廠車間設備滿負荷運轉時般的轟鳴聲。它寬大的嘴巴張開,一下子就伸展到極限,而且還繼續后扳,以至于鈍短頭頸整個變形,就像是翻卷過來的包裝袋,瞬間暴露出所有的內部物件——那快速翻涌而出、仿佛無有窮盡的機械組件。
就在翻涌的過程中,這些主體為銀白色、少量摻雜灰、黑色調的機械組件便快速拼接嵌合,沒有中心,沒有邊際,只有持續的翻卷膨脹,迅速轉化為結構龐大復雜又極不規則的金屬造物。時不時還有膨脹的“巨泡”,從各處冒出來,這些當然也是機械結構,給人的第一感覺,偏偏更像是血肉瘤體,畸形活物。
終于,這個從半米長的長尾蜥蜴胸腹腔室中翻涌出來的金屬造物,翻涌膨脹到極限,也確實像一顆巨大、粗糙且丑陋的金屬瘤體,直徑則至少在十米以上。
然而轉眼間,這顆金屬瘤體又“綻開”了,八面舒展,好像是蜷曲安眠的野獸伸了個懶腰,比之前又大了快兩圈。
在金屬器件重新構合摩擦、又極度絲滑的“滋滋”聲里,轉化為更具體的形象,貌似一具巨大的爬行動物,頭身四肢猙獰可怖,邊角處盡是如刀般的鋒刃,但有之前先入為主的影響,不免讓人覺得,它與長尾蜥蜴有幾分神似。
特別是那長長的粗尾,若不翻轉如蝎鉤,那就更像了。
這就是“新·野火”目前的真實形象,同時也是“戰斗形態”,羅南稱其為“巨蜥”。
之所以說是“目前”,是因為作為“上載者”,真正的核心中樞,從來都是那龐大的人生歷程數據,是嘗試嵌入深層宇宙時空以求不朽“存儲云端”。至于物質世界的外形,只是臨時性的功能載體,可以隨時切換乃至廢棄。
“新·野火”與其他“上載者”還不太一樣,他從野火身上分裂出來的三年,受限于環境和資源,還沒有很好地完成“存儲云端”的建構和人生數據備份,因此對當前的載體,也是最可依賴的“戰斗形態”極是重視,基本上將所有能搜集到的材料、組件都投進去,務求穩妥。
這樣的載體,已具備與“開墾團”常規力量短時周旋的能耐,戰力相當不俗。
羅南召喚它出來,倒不是說要強行破開“熔巖島”依托的半位面……好吧,其實也做不到。
但他有更合適、更平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