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接下來,就嘗試用“入夢法”勾連到“強哥”,有半位面阻隔,這又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也需要“大通意”“無等神力”“生命草圖”等手段加以配合。
“大通意”的持續時間沒那么長,他又不得不通過“新·野火”磕磕絆絆再發動一輪。
唔,真正用起來便發現,“大通意”與“無等神力”挺匹配的,都是格外專注于生命層次,但又有超強的時空感知、穿透能力。
只不過,前者入手就是宏觀;后者則更加具體。
現階段恰好可以互補,但“無等神力”到了更高層級,肯定還會向宏觀、微觀領域強勢鋪開,那時或又是另一番情形。
細究因果關系,羅南有一個猜測:“無等真神”在探究自身路途之時,肯定要參考古神的經驗,說不定就有哪里是模仿古神在“大通紀”的無量威能。別看祂是“逆行派”的代表神明,向來是將古神視為修行資源和斬落的目標,但學“擬古派”,參照古神調整修正路途,做起來也是毫不客氣。
按照這個思路和標準,羅南因“格式論”和“魔符”共同作用成就的“純粹觀察”能力,也很像古神的感知模式。他處理大規模信息流的“生命草圖”和“生命星空”,同樣是聚焦生靈,刪繁就簡,這也算是一種粗糙的算法。
不是模仿,是巧合。
可真的是巧合嗎?
羅南就想,他的這種精神感知模式,大概率正是從古神那恢宏壯闊的路徑演化下來的,只不過經過了無數年的發展和變形,更加適配“初學者”……嗯,如羅南這般條件的“初學者”。
思路再跑偏一點,“磁光云母”的“磁化”“縫合”“界門”三件套,看上去也是這條路徑——但凡是在相對廣闊的宇宙時空范圍上,對“非我生命”的感知、聯系、分析、解構、重組等操作,基本都跳不出這個圈子。
所以總有一種說法,認為“磁光云母”是古神的試驗平臺,這種能力模式和本質,確實能找到對應點。
如此看來,羅南當初能夠人工培育出“磁光云母”,并快速壯大;對“大通意”特別有感覺,一學就上手,上手就能精通,原因大概正在于此。他在“中繼站”、在“測驗時空”獲得的這兩件天大好處,也可能就是他不自覺地篩選、吸引和把握。
這似乎有種“命運”的欽定感,可“命運”又何嘗不是社會和人生起落間,人們“不自覺”或“自以為”趨利避害的結果?
只不過結果總是有好有壞,羅南又是極“幸運”的那個。
羅南或許能稱為“幸運”吧。
有祖父、父母付出高昂代價換取的“籌碼”,走上了“格式論”這條路,且沒有在試藥期間暴斃,終于獲得了先機,再滾雪球般,持續壯大,直到今天。
如此,從古神到新神、到天淵文明、再到自身,忽然間就有一條若隱若現的脈絡,貫穿其間。很有趣的是,“新·野火”那豐富龐雜的人生記憶中,也有一些知識、風聞、軼事等,隱約可以填充或側證。
羅南思維飄忽,但又漸漸篤定凝實,就這樣牽出了一條歷史發展、傳承的暗線,對人神之間、神明與神明之間的關系,也有更清晰的認識。此時再回顧武皇陛下和瑞雯“合著”的《人神關系簡史》,重盤“演義時空”,就有另一重體會……
或許可以寫篇論文,深化一下?不知道中央星區那邊,有沒有類似的研究。
正想著,羅南忽有所覺。這一刻,有微弱的光,如薄霧掩映的日輪在水面上的倒影,若隱若現,卻始終存在,就呈現于“巨蜥”寬闊猙獰的肩背上方,扭頭可見。
于是他扭頭,看到了一團形態模糊的光霧。
似乎是圓球,似乎又能看到棱角,還有更加模糊乃至變形的符號在光霧中閃爍流轉,又倏然而散。
“鏡鑒”?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