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那么幾秒鐘的時間,“熔巖島”繼續在炮火中艱難維持,外圍的“排熱墻”在扭曲變形中多處崩解潰爛。不過很快,在這些潰爛區域,就有大量的機械結構延伸出來,好像是之前蜷縮在里面的“細長節肢”,此時伸展出來,在嗡嗡的震鳴聲里,穩穩地支立于虛空陰影與熔巖漩渦的亂流中。
本來瀕臨崩潰的半位面通道結構,快速回穩。概因“細長節肢”及其上回環的能量波束,便與淵區湍流緊密交織,仿佛是十多個強力攪拌機一起發動。使周邊時空的淵區環境反而受其影響,再投注到物質層面。
如此炮火引動的淵區湍流力量被削弱,周圍的軟爛巖層則受其加持吸引,一層層地覆蓋上來,形成了厚重的臨時裝甲。哪怕后續炮擊持續炸開了一片又一片巖層、巖漿,但包裹下“熔巖島”卻是越來越安穩,直至回歸原有穩定工況。
但這并不算完,此時已經格外從容的核心算力,驅動“熔巖島”內部活化的機械叢林,快速裂解,順著“細長節肢”預留的管道,噴射出一個個特殊構件,打入到外圍聚攏過來的巖層巖漿中。
它們同樣是能夠與淵區湍流構合的“智械設備”,引動周邊時空環境中起伏的能量激流,在厚重高溫的巖層巖漿里,快速形成了臨時的神經鏈路,區隔出大概框架,形成了臨時卻也基本穩定的循環。
幾個呼吸的功夫,“熔巖島”外圍,便有身上流淌著滾沸巖漿的熔巖巨人,動轍七八米高,從臨時裝甲外層次第剝離開來,一個接一個向外涌出去。
如此手段,有點像羅南在“測驗時空”使用過的“泥人偵察兵”或“油脂球”。只不過,前兩者的形態和能力建構是基于“幻想構形”,而在“新·野火”這里,內核則完全不同,在中央星區的名頭也更加響亮:
正是“思想星團”立足中央星區的“思想三要素”之一,抹除遺傳種邊界,擴散生命規則的“無機生命”技術。
當下這種只算是粗淺應用,受限于資源,“新·野火”臨時分化建構的靈智內核算力有限,承載運化淵區力量有點兒吃勁,反應顯得遲鈍一些,可再怎么說,這種臨時的無機生命能夠調動淵區力量,破壞力極是強大。
而且,后續若再更迭優化幾輪,這又不算問題了。
羅南其實也可以根據“幻想構形”的邏輯再改進一番,但如今周圍環境太過復雜,他不想再另增變數,就按捺下了這種技術人員的心思。只是感慨,果然“思想星團”在“造物”“構形”等領域,具備絕不遜色于天淵帝國的積累,不愧是中央星區有數的強大國度。
隨著“新·野火”這種“思想星團”經典爆兵流手段發動,外圍聚焦在“熔巖島”上的炮火明顯分散開來,而且在短短十幾秒鐘內就相繼啞火。原因是炮陣被這些臨時驅動的“熔巖巨人”直接碾了過去,相應的架構被破壞,原本的粗糙也就暴露無遺。
主持炮陣的人員倉促后退,其實也就是小貓三兩只。
無怪乎空有規模,少有殺傷,它本來就只是一處布設的陷阱……而且抓到的還是不匹配的對象。
“熔巖島”根本是代人受過。
唔,前提“對象”是人——就在陷阱觸發之初,羅南通過“無等神力”的偵測,已經確認,有個體積超乎尋常的大家伙,正快速遁離這片區域,隱入高溫高壓的地層深處。
至于更大個頭的“熔巖島”,破壞了“陷阱”之后,則遭遇到了真正的伏擊人員。
此時,“熔巖巨人”周圍區域開始閃爍出一道道明亮的光焰,雖來自于多人,但氣機流轉嚴謹密實,他們或散或聚,以那蠢笨陷阱炮陣難以企及的靈活性,穿插進入“熔巖巨人”之間。
但他們并非實施攻擊,而是憑借彼此連接的嚴密氣機架構,嘗試從“熔巖巨人”那里搶回對淵區湍流的控制權。
思路不錯,點中要害,而且如此突擊,也算得上是英勇了。